1.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1.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2.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与凯恩斯理论的区别,3.现代货币数量理论与传统货币数量理论的两个区别。 ,一个明显的区别,第四节,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1956年,在货币数量论的反对声中,弗里德曼发表了他的名著《货币数量理论》,进行了重新表述,从而标志着现代数量论的诞生货币理论。 弗里德曼认为:人们希望持有的资产远多于生息资产(债券)和货币。 相反,从更广泛的资产中进行选择。 , 1.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首先是财富总量。 弗里德曼认为,用一般的当期收入指标来衡量财富是有缺陷的,因为它会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而必须用永久收入作为衡量标准。
2、财富的代表。 永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以获得的平均收入。 ,一是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二是人类和非人类形式的财富划分。 弗里德曼认为,总财富包括人类财富和非人类财富。 、人类财富是指人们获得收入的能力; 非人类财富是指物质财富。 弗里德曼认为,人类财富与非人类财富的比率是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 因为人力财富是流动性最低的财富,当人力资本占总财富的比例较大时,就意味着总财富的流动性相对较低,因此对流动性高的资本的需求就越大。 因此,人力资本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越大,对货币的需求就越大; 非人力资本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越大,对货币的需求就越小。 , 1. 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3. 货币持有者
3、预期回报率。 弗里德曼认为,持有货币的预期回报率不能简单地视为一个常数。 它会随着其他资产收益的变化而变化。 第四,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即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例如,股票和债券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是当期支付的收入或支出; 其次,各类资产项目价格的变化。 ,而实物资产的收益率就是价格水平的变化率。 ,?,此外,还有财富拥有者的特殊喜好等其他因素。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M,d,/P,实际货币需求,,M,d,名义货币需求,P,一般物价水平,Y,p,永久收入;,W,非人类财富份额占总量的比例财富,r,m,货币的预期名义回报,r,b,债券的预期名义回报,包括债券价格的变化,r,e,股票的预期名义回报
4、利率,包括股票价格的变化,1/P,(dp,dt),预期价格变化率,是实际资产的预期名义收益率,u,代表主观偏好和其他影响实际资产的非收入变量货币服务效用, ?,?,?,?,?,?,?,?,u,dt,dP,P,r,r,r,W,Y,f,P,M,e,b,m ,P,d,1,.,2。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与凯恩斯理论的差异。 首先,凯恩斯只考虑了货币和生息资产之间的选择,而弗里德曼考虑的资产选择要广泛得多。 其次,凯恩斯将货币的预期收益率视为零,而弗里德曼则将其视为随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变化的量。 最后,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货币流通速度是相对稳定的。
5. 预测。 ,货币流通速度之所以相对稳定?,首先,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暗示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 ,因为弗里德曼在他的理论中假设货币回报并不总是等于零。 弗里德曼认为,事实上,货币和其他资产的预期回报往往同向变化,因此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是永久收入。 即:,?,?,P,d,Y,f,P,M,?,货币流通速度之所以比较稳定。 其次,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本身是相当稳定的。 我们假设货币需求:,?,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意味着系数 a 和 b 本身是稳定的。 ,bi,aY,P,M,P,d,?,?,之所以货币流通速度比较稳定。 第三,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中,货币需求函数为
6、稳定; 因此,货币需求也是稳定的。 ,?,根据交易方程: ,可以看出货币流通速度是稳定且可预测的。 当然,根据MV=PY,货币与名义收入之间的关系是稳定且可预测的。 ,这是弗里德曼现代货币数量论的核心观点,从而实现了现代货币数量论向古典货币数量论的回归。 ,?,?,P,d,Y,f,Y,P,M,Y,V,?,?,3。 现代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两个明显区别。 首先,货币流通速度不再被认为是一个固定的常数,而是一个稳定且可预测的变量。 其次,它只是复兴了传统货币数量论的两种观点之一,即M与YP之间的稳定且可预测的关系。 (另一种观点:M与P的比例关系
7.系统),?,通过这些论证,弗里德曼在凯恩斯的攻击下成功地为货币数量论找到了现代的生存空间。 直到今天,交易方程仍然在宏观经济学中广泛使用。 ,四. 政策,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含义,1。 名义收入货币理论,? 弗里德曼认为,名义收入是一个综合指标,它既包括产出又包括价格。 当名义收入因货币数量变化而变化时,一定时期内的变化可以同时反映在价格和产出上。 ,?,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认为,产出等于充分就业时的产出并且是固定的,货币数量的变化完全反映在价格变化上; 而凯恩斯的理论则假设在充分就业之前,物价基本不变。 名义收入的变化完全是由产出引起的。 ,2,. 政策依据,?,根据身份:,
8. MV=PY,,如果V,变化不大,M,的变化可以完全影响P,,,Y,。 ,第5节,货币需求的实证研究,?,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货币需求之间的差异,理论:,1,)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吗? ,2,) 货币需求函数有多稳定? ,3,) 货币流通速度有多稳定? 这个问题其实是由前两个问题衍生出来的。 理论论证必须通过实证研究和实际比较来确定其正确性。 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有两种方法: ,1,) 案例研究; ,2,) 定量研究。 ,第五节,货币需求的实证研究,1.关于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詹姆斯·托宾是第一个对此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的人。 ,他将货币分为交易余额和闲置余额,并用 ,1922,
9、1941年的美国经济数据证明,闲置余额确实与利率存在明显的反比关系。 托宾的研究存在一定的方法论问题,即要将交易余额和闲置余额分开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划分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不过,托宾的结论已经被大量计量经济学研究所证实。 , 1.关于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例如,货币学家Allen Melzer和David Lederer的研究证实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即利率对货币需求有显着影响。 艾伦·梅尔泽(Alan Melzer)的研究发现,货币需求显着受利率和非人类财富的影响;大卫·莱德勒(David Lederer)也发现货币需求显着受利率影响。 此外,在他的研究方程中还有另一个因素,那就是持续性收入。 ,以上结果表明凯恩
10、将利率引入货币需求是正确的。 关于“流动性陷阱”,? 流动性陷阱:当利率水平极低时,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将远高于正常水平,直至无限大。 ,?,这是凯恩斯提出的一个理论假设。 ,?,但从实际的经验数据来看,并没有例子可以“验证”这一点。 例如:David Lederer使用美国1892年至1960年的数据进行的研究,其结果否定了流动性陷阱的假设。 ,利率,i,货币供求,M,0,货币需求曲线,流动性陷阱,m,II,,关于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1974年之前,实践证明货币需求函数相对稳定,稳定的。 ,?,1974年以后,基于之前的货币需求函数计算的货币需求继续出现系统性、可预测性。
11、测量误差,预测值持续高于实际值。 、缺失货币现象:也就是说理论预测中应该出现的货币在实践中却没有观察到。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基于过去货币需求函数预测的货币需求持续低于实际货币需求。 ,2. 关于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这说明1974年以后货币需求函数不够稳定,可能是函数系数发生了变化,也可能是函数本身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种类。 可能导致货币需求函数不稳定的两种情况: 1)由于金融的大量创新,出现了大量新的金融资产,并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金融资产货币的功能。 ,2,)原来的货币需求函数是错误的。 总之,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传统的货币需求功能已经变得非常不稳定。 ,
12. 3.货币流通速度的稳定性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数据来看,都可以判定货币流通速度不稳定。 另外,在对货币流通速度的研究中,发现货币流通速度是一个顺周期变量。 从凯恩斯主义的角度来看,货币需求和利率成反比关系,利率的变化是顺周期的。 根据交易方程: 货币需求与货币流通速度也成反比关系,因此货币流通速度会呈现顺周期变化。 ,PY,V,M,?,?,1,3。 货币流通速度的稳定性,?,从货币主义的角度来看,货币需求受永久收入影响,而永久收入是一个平均值,所以与当期收入相比,它的波动要小得多。 根据货币主义理论,通过上述公式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经济高时,流通速度增加;当经济高时,流通速度增加;当经济高时,流通速度增加。 当经济低谷时,流通速度下降,即货币流通速度呈顺周期表现,?,?, P,Y,f,Y,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