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章立聪余经纬:人民币贬值逻辑下的局部地区疫情

2023-12-10 20:00

文丨明明张立聪于经纬

近期,人民汇率快速走弱,但与其他发达经济体货币相比,人民币的相对表现还算不错。 短期来看,美元指数将是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关键因素,人民币或将继续承压。 中长期来看,二季度后美元指数或将迎来拐点。 随着我国基本面企稳,人民币或将再度走强。 此外,央行拥有丰富的政策工具箱来应对汇率波动。 如果美元指数持续上涨导致人民币继续加速贬值,可能会引发政策层面的调控。 对于金融市场来说,股市对人民币贬值的反应有所减弱。 相反,在人民币贬值逻辑下,一些出口型制造业可能迎来潜在机会,如纺织服装、机电产品、汽车、轻工等。 制造等; 债券市场方面,外资减持压力最大的阶段已经过去。 预计后续人民币贬值对债券市场外资流出影响相对有限。

▍人民币相对表现还不错。

本轮人民币贬值具有“速度快+幅度大+离岸在岸价差大幅拉大”的特点。 从本币兑美元汇率来看,与其他发达经济体的货币表现相比,本轮人民币贬值其实是比较温和的。 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贬值约6.1%,仅弱于加元和澳元。 其贬值幅度也远低于欧元、英镑、日元等发达经济体货币。 从人民币与其他主流货币的汇率关系来看,主要货币对人民币的即期汇率有升有降,并未出现人民币对多数货币走弱的情况。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近期人民币的弱势。 更重要的是美元走强。

▍央行政策工具箱丰富,人民币短期承压或再度走强。

本轮人民币持续贬值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国内部分地区疫情造成国内供应链短期中断,多重压力下出口增速回落,企业基本面受到影响。国内经济面临压力; 其次,美元指数表现强劲,通过了“美元指数-一篮子货币汇率-人民币中间价-人民币即期汇率”的传导路径,将给人民币带来被动贬值的压力。

未来短期美元指数将是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关键因素,人民币或将继续承压。 中长期来看,随着美联储加速实施紧缩政策以及欧盟等经济体逐步收紧货币政策,二季度后美元指数或将迎来拐点。 随着国内基本面企稳,人民币贬值放缓的预期可能会导致“持币观望”的外贸企业转向结汇,这或将支撑人民币重新走强。 央行拥有丰富的政策工具箱来引导外汇预期、应对汇率波动,包括​​但不限于激活逆周期因素、调整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等。 如果美元指数继续上涨,人民币贬值将继续加速,可能引发政策层面的调控。

▍人民币贬值对国内经济和金融市场有何影响?

1)宏观经济:需要中性看待人民币贬值的影响。 虽然贬值可能会给资本流出带来一定压力,但也有利于释放出口潜力。 随着人民币持续贬值,一方面,出口企业有望获得汇兑收益;另一方面,出口企业有望获得汇兑收益。 另一方面,人民币贬值导致国际市场出口产品价格下降,企业在产品价格方面的竞争力有所提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2)股票:短期来看,市场对人民币贬值的反应有所减弱。 人民币贬值逻辑下,部分出口导向型制造业或将迎来潜在机会,如纺织服装、机电产品、汽车、轻工制造等。

3)债券:境外投资者减持压力最大的阶段已经过去,预计后续人民币贬值对债券市场资金流出压力相对有限。 国内经济基本面的边际改善和货币政策结构性工具的转向可能会导致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短期波动。 中长期来看,国内复工复产将持续推进,供应链将逐步修复。 信贷宽松“虽迟但来”,预计未来将逐步推出。 叠加生猪周期对国内CPI的提振,10年期国债收益率或将逐步走高。

▍危险因素:

中国本土疫情存在不确定性; 政策力度不及预期; 经济复苏不及预期; 美联储的紧缩程度超出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