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石油供给格局大幅调整欧佩克影响力下降与上世纪70年代油价飙升

2023-11-16 20:02

2014年6月下旬以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逐步下跌,截至11月底累计跌幅接近40%。 特别是11月26日OPEC成员国未能就减产达成协议,随后两天油价连续暴跌,累计跌幅超过10%。 油价调整的原因、影响及后续走势备受各方关注。

石油供应格局明显调整,OPEC影响力下降。

与20世纪70年代油价飙升刺激核能和天然气的使用类似,本世纪初以来的高油价推动了可再生能源和非常规油气的快速发展,油气产量也随之增加。非欧佩克成员国(尤其是美国)的数量显着增加。 2014年,美国石油产量达到约1250万桶/日的水平,比金融危机前增长近70%。 其中,液化气等非常规石油产量达到420万桶/日。 更重要的是,美国页岩气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2009年,美国页岩气全生命周期生产成本约为30美元/桶。 后续油井生产成本有所增加,有的达到70美元/桶。

粮油价格会不会上涨_国际油价暴跌对国内粮价的影响_粮油价暴跌价国内国际影响大吗

非OPEC成员国油气产量的增长削弱了OPEC对全球石油市场的影响力,使得本已不稳定的寡头垄断结构更加脆弱。 截至2014年上半年,OPEC 12个成员国的产量水平为3570万桶/日,与2007年同期相比仅增长4%。目前OPEC占全球石油产量的份额已降至40%,相比之下, 20世纪70年代达到峰值超过50%。 其中,沙特石油产量占比从最高峰的17%下降至目前的13%,产量也被美国超越。

此外,地缘政治动荡对原油供应的影响低于预期。 伊斯兰国家对中东石油供应的负面影响并不大,伊拉克产量仍保持在300万桶/日。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冲突并未对俄罗斯石油产量产生重大影响,俄罗斯仍维持1050万桶/日的产量。 同时,如果局势继续缓和、利比亚产能恢复、伊朗重返国际市场,各自可能增加供应100万桶/日。

石油供应格局的变化也对OPEC主要成员国自身的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 20世纪80年代,为应对石油价格大幅下跌,沙特等国主动削减石油产量。 然而,卡特尔联盟内部并不稳定。 其他成员已提前退出减产行列。 此外,前苏联等非欧佩克成员国不断扩大产量,挤占了欧佩克约17%的份额。 最终的限产和保价不得不失败。 这次石油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沙特似乎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不太愿意减产。 与金融危机前相比,其日产量水平增加了150万桶。 与此同时,其他欧佩克成员国的财政预算严重依赖石油收入。 在市场份额持续下滑、财政收支难以平衡的背景下,不减产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相对合理的策略。

预期和金融因素是油价大幅调整的催化剂和放大器

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胀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欧元区甚至出现通缩担忧。 在低通胀或通缩时代,预期实际利率往往较高,持有商品库存的回报不如持有货币或其他流动性更强的金融资产。 因此,投资者的理性选择是降低库存水平。 看跌预期通过卖空反映在商品期货市场上。 与现货市场的调整相比,期货市场的调整更加迅速,对未来的悲观预期更快地体现在交易价格上。

与其他商品的交易类似,在原油期货交易的融资活动中,杠杆的使用非常普遍,倍数也比较高,资金链往往非常紧张。 美元是重要的融资货币。 投资者担心明年美联储加息,美元升值,市场可能出现美元流动性缺口。 一旦大宗商品价格开始下跌,融资抵押品或保证金可能会不足,无法维持原有的杠杆水平。 但为了降杠杆,就需要抛售所持有的原油资产,这将引发新一轮的“踩踏”抛售,最终导致油价在短时间内大幅下跌。

粮油价格会不会上涨_国际油价暴跌对国内粮价的影响_粮油价暴跌价国内国际影响大吗

此外,金融危机后,欧美监管机构收紧了对大型银行从事高风险交易的限制。 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摩根大通、德意志银行、巴克莱等国际主要投行纷纷剥离大宗商品现货交易业务。 这些金融机构过去参与过大宗商品交易,实际上提供了部分交易流动性。 他们的退出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市场的流动性溢价,流动性溢价的增加将进一步打压大宗商品价格。

全球经济增长和通胀持续低位,原油需求增长疲软

2003年以来大宗商品市场的周期性繁荣使得石油生产部门对需求前景相对乐观,普遍按照“一切照旧”的情景预测未来需求并开展投资活动。 然而,经济增长率的变化往往是非线性的。 2013年,全球经济增速降至3.3%。 通货膨胀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进入2014年以后,经济低增长、低通胀的格局更加凸显。 受此影响,全球特别是OECD国家能源消费总量持续低迷,石油消费持续下降。 2013年,OECD国家能源消费总量为55.3亿吨标准油,比2012年增长1.2%,但仍比2007年最高水平57.2亿吨标准油低4.4%,短期内很难恢复到这个水平。 OECD国家石油消费量也从2005年峰值的23.1亿吨下降到2013年的20.6亿吨,下降了10.7%。

对石油需求增长的最大边际贡献是新兴经济体。 但2013年新兴经济体增速回落至4.7%,比20101年下降2.7个百分点。中国经济已进入增长转型阶段。 下一阶段均衡增速尚未确定,新常态尚未形成。 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也明显放缓。 印度、非洲等十亿人口经济体快速工业化进程对全球经济的增量贡献尚不明显。 另一方面,尽管近期经济增长强劲,但随着国内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大幅增长,美国很可能从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 新兴市场需求增长放缓与美国能源进出口形势逆转叠加。 即使不考虑可再生能源和非常规油气对原油的替代,原油需求增速也很难大幅反弹。

国际油价暴跌对国内粮价的影响_粮油价格会不会上涨_粮油价暴跌价国内国际影响大吗

此外,主要经济体原油储备相对充足。 OECD成员国原油储备水平维持在95天,其中美国原油库存水平为97天,均维持在历史高位。 未来几乎不需要补充库存。 相反,由于持有库存收入下降,部分商业库存可能被抛售,从而进一步给原油价格带来压力。

需求的长期疲软也会对石油生产企业的供给行为产生重大影响。 应对产能过剩和产品价格下跌的措施通常是限产保价,同时减少资本支出以降低长期供应能力。 对于暂时的供应过剩,主动减产是更为理性的选择。 但如果产能过剩长期存在,不同生产主体之间的协调很容易失败,短期内也难以达成减产协议。 尤其是对于那些面临预算或现金流压力的生产实体来说,继续维持供应并挤出竞争对手的份额更为合理。

油价下跌对国家的总体影响大于弊端

与2009年油价下调相比,此次实际油价(2011年美国CPI调整后的价格)已达到阶段性低点。 但如果把时间拉长,与1980年代的油价调整相比,本轮油价调整可能还没有完全到位(见图1)。 一方面,如前所述,供需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主要产油国未能协调减产,可再生能源和非常规油气产能持续释放。 与此同时,需求增长低迷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另一方面,如果美元加速升值或中东局势持续缓和,油价可能会跌破更多企业的成本线(包括美国部分页岩气井的生产成本) ,然后迫使部分现有产能真正退出市场。 ,只有当后续增产和追加投资的预期回报为正时,油价才有可能大幅反弹。 类似的调整机制在其他大宗商品、外汇市场甚至国内农产品市场上也有体现。

粮油价暴跌价国内国际影响大吗_国际油价暴跌对国内粮价的影响_粮油价格会不会上涨

根据经验,油价大幅下跌往往会对石油净进口国产生积极影响。 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降低大宗商品进口成本、改善贸易条件、增加国民收入。 2014年1月至10月,我国进口原油约2.5亿吨。 进口原油单价下降,节省进口成本420亿元。 考虑到11月以来油价持续下跌,保守估计全年进口至少可节省600亿元。 仅此一项就相当于国民收入增加0.1个百分点。 此外,石油储备体系建设也面临相对有利的时间窗口。

同时,也有利于与沙特等主要产油国建立更加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进一步保障我国能源稳定供应。 据沙特近期调查显示,沙特认为中沙石油贸易是全球最重要的石油供需关系,希望在中国进行战略投资并追求长期回报。 中国市场前景广阔。 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促进国内原油供应竞争,对于我国建立多元化油气供应体系大有裨益。

但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当前国内能源行业盈利形势较为严峻,亏损严重。 与此相对应,一些资源丰富地区财政收支平衡困难,就业和社会稳定任务较重。 尤其是过去,一些地区只考虑通过资源开采发展地方经济,前期在技术研发、产业链延伸、产业多元化等方面做得不够。 产业转型压力更大、挑战更加突出。 此外,石油行业改革任务较重,进一步放开石油进口限制可能面临阻力。 低油价还将影响非常规油气和可再生能源的创新和投资。

相关建议

一是放宽石油进口限制,加快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 进一步放宽原油或成品油进出口资格限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授予原油批发权; 引进长期战略投资者投资炼油及下游销售; 加快原油期货上市步伐,实现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实时对接。

二是加快石油储备体系建设。 抓住油价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低位的有利时机,完善石油储备相关制度保障,鼓励各类企业平等参与,提高储备水平,逐步建立国家三级石油储备制度国家、企业、社会。

三是密切关注资源富集地区面临的困难,制定应对预案。 引导企业通过财税或金融杠杆加大产业链延伸或技术研发投入,加快资源富集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资源丰富地区劳动力技能再培训; 必要时加强中央转移支付,确保上述地区居民收入基本稳定和财政收支基本平衡。

四是继续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的支持力度。 清洁能源是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方向,即使油价下跌也不能放松支持。 继续选择合适区块作为试验区,创新体制机制,引入社会资本,促进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开发。 鼓励国内不同类型企业积极走出去,通过并购等方式获取更先进的矿业技术和管理方法。 加大清洁能源需求侧政策支持力度,拓展清洁能源市场空间。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粮油价暴跌价国内国际影响大吗_国际油价暴跌对国内粮价的影响_粮油价格会不会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