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2017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运行报告

2023-09-08 00:00

3. 化学工业

截至2017年末,化学工业规模以上企业26202家,累计主营收入9.1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利润总额6050.7亿元,增幅40.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万亿元,下降5.2%;资产总计8.4万亿元,增加6.6%;资产负债率54.7%。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3289.4亿美元,同比增长12.3%,其中出口总额1552.0亿美元,增幅9.8%;逆差185.5亿美元,同比扩大79.3%。

2017年,全国主要化工产品总产量增幅约2.7%,上年为下降2.2%。其中,化肥总产量(折纯)6184.3万吨,下降6.7%;硫酸产量9212.9万吨,增长0.9%;烧碱产量3365.2万吨,增长5.1%;乙烯产量1821.8万吨,增长2.3%;纯苯产量833.5万吨,增长3.7%;合成材料总产量1.5亿吨,增长6.6%;轮胎产量9.3亿条,增幅5.4%。

2017年化学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表 (单位:亿元,亿美元,%)

项 目

1~3月

1~6月

1~9月

1~12月

主要化学品总量增长

2.4

2.3

2.7

2.7

主营收入

23186.9

49377.0

72983.6

91042.2

同比

18.0

16.2

14.5

13.8

利润总额

1521.8

3048.5

4567.5

6050.7

同比

50.9

32.1

36.5

40.2

投资总额

7005.5

11177.6

14997.3

同比

-0.6

-3.7

-5.2

出口总额

209.3

735.8

1136.6

1552.0

同比

0.0

5.9

7.2

9.8

全年橡胶制品出口总额465.4亿美元,同比增长4.9%;化肥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为2519.5万吨(实物量)和61.4亿美元,下降9.6%和7.4%。

2017年,化工行业主营收入利润率为6.6%,同比上升1.2点;每100元主营收入成本85.6元,同比下降0.6元。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4.7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29.6天。行业亏损面12.4%,同比缩小0.5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主要特点及问题

(一)主要特点

1. 经济规模重拾扩张势头

收入重拾增长,又创近期新高。2017年石油和化工行业收入达到13.8万亿元,增长15.7%,为5年来最大增幅,高出同期全国规模工业增幅4.6个百分点。从增长走势看,全年起伏波动不大,缓中趋稳。其中,石油天然气开采增长17.6%,石油加工业增速相对较高,达21.5%,化学工业增长13.8%。

2017石油价格走势图_2021年石油走势图_2017年石油价格走势图

2017.01~12石油和化学工业主营收入累计增长走势 (单位:%)

利润高速增长,接近历史最好水平。2017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利润总额在连续三年下降之后,再现增长势头,重上8000亿元关口,超过8400亿元,增速逾51%,大幅高于全国规模工业21.0%的平均增幅,利润总额和增幅几乎追平历史最高水平。其中,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扭亏为盈,石油加工业增长14.4%,化学工业利润增幅达40.2%。

资产稳步上升,保持扩张势头。2017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资产总计在12万亿关口徘徊两年后,扩张加快,一举突破13万亿元,达到13.0万亿元,再上新台阶。

2. 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增强

增长结构优化。化学工业中,合成材料、基础化学原料和专用化学品制造等收入增长较快,贡献率较高。2017年,合成材料制造主营收入增幅达到23.5%,位居化工各行业之首,基础化学原料和专用化学品制造增速分别为16.1%和12.4%,位列第二、第三。从贡献率看,合成材料、基础化学原料和专用化学品制造对化工行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26.9%、32.0%(其中有机化学原料贡献率达到21.8%)和21.7%,合计贡献率超过80.0%。化工行业收入增长部分主要来自这三大领域。

盈利能力增强。2017年,石油和化工行业主营收入利润率达6.1%,创4年来新高。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由上年负值转正;石油加工业虽较上年有所回落,但仍保持5.6%的历史较高水平;化学工业主营收入利润率同比大幅提高1.3个百分点,2012年以来首次超越6.0%。

能源效率提高。2017年前三季度,石油和化工行业能耗总量同比增长1.3%,较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为历史同期最低增幅。万元收入耗标煤同比下降12.8%,2013年以来首次下降。其中,油气开采业万元收入耗标煤降幅16.8%,石油加工业下降13.6%,化学工业降幅12.6%。单位产品能耗也继续降低。其中,烧碱生产综合能耗下降0.5%,纯碱生产综合能耗下降3.0%,合成氨生产综合能耗下降2.2%,乙烯生产综合能耗下降0.1%,油气生产综合能耗和原油加工综合能耗均下降2.1%。

负债率有所下降。2017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资产负债率为54.0%,为2010年以来最低,比去年同期回落0.6个百分点,比同期全国工业55.5%的负债率低1.5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天然气开采业为46.9%,同比上升0.3点;石油加工业为58.4%,下降1.07点;化学工业为54.7%,下降1.1点。

3. 消费加快,结构改善

能源消费增长加快,天然气占比持续上升。2017年,我国石油天然气表观消费量8.0亿吨(油当量),同比增长7.4%,增速比上年加快3.1个百分点。其中,原油表观消费量6.07亿吨,增长5.0%;天然气表观消费量2393.9亿立方米,增幅15.3%,占石油天然气比重为27.0%,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2017年以来,液化石油气消费明显减缓,全年增幅只有7.8%,为2013年以来最低。油品消费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汽油消费增速再创历史新低,增幅仅有2.3%,且曾一度出现负增长;柴油消费止降转增,但增幅不足1.5%;在航空运输业繁荣推动下,煤油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增幅8.7%,较上年略有回落。

消费结构改善。2017年主要化学品表观消费总量增幅约4.6%,比上年加快0.9个百分点。主要化学品消费中,基础化学原料增速有所回落,合成材料增长明显加快,化肥继续下降。全年基础化学原料表观消费总量增长约4%,比上年回落1.1个百分点;合成材料增幅7.0%,提高3.5个百分点。其中,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单体增速分别达到30.0%和11.1%。2017年化肥表观消费降幅约1.1%,连续第二年下降。其中,尿素降幅3.1%;钾肥消费保持增长,但增速放缓,为4.6%。

4. 出口重回增势

2017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外需市场有所改善,出口贸易在连续两年下降后重现增长势头。海关数据显示,全年累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2.1%,为2012年以来最大增幅。其中,进口增幅达27.2%,出口增长12.9%,出口增速呈加快趋势。

2021年石油走势图_2017年石油价格走势图_2017石油价格走势图

2017.01~12石油天然气和主要化学品表观消费量累计增长情况 (单位:%)

2017年石油价格走势图_2017石油价格走势图_2021年石油走势图

2017.01~12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额累计增长情况 (单位:%)

出口结构优化。成品油、有机化学原料、合成材料等在出口中的比重持续上升。2017年,在全行业出口总额中,成品油占比达11.1%,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有机化学原料占比21.2%,提高1.0个百分点;合成材料占比8.3%,提高0.6个百分点。一些传统优势出口产品占比继续下降。橡胶制品出口占比24.1%,仍保持行业第一大出口地位,但比重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化肥出口占比滑落至3.2%,下降0.7个百分点;农药和涂颜料出口分别占比2.4%和3.7%,与上年基本持平。

(二)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1. 石化市场进口压力增大

2017年,我国合成材料进口持续快速增长,有机化学原料进口再创历史新高。相关产品持续大量进口,对国内市场压力越来越大。海关数据显示,全年合成材料进口总量达4869.8万吨,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8.3%;净进口3880.9万吨,增幅8.2%。其中,合成橡胶增幅达74.1%,合成纤维单体增速14.0%。从主要产品看,聚乙烯进口1179.4万吨,增长18.6%;乙丙橡胶进口169.0万吨,增长6.1倍;乙二醇进口875.0万吨,增幅15.5%。

2017年,进口有机化学原料6222.7万吨,再创历史新纪录,同比增长6.3%,净进口4783.2万吨,增幅4.8%。其中,乙烯进口215.7万吨,同比增长30.2%;丙烯进口309.9万吨,增长6.7%;纯苯进口250.3万吨,增幅61.6%;对二甲苯进口1443.8万吨,增长16.8%。此外,甲醇进口量虽有所下降,但仍达814.5万吨。

石化产品进口快速增长,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国内市场需求保持较快增长。2017年合成材料和有机化学原料表观消费量增速分别达到7.0%和5.5%,特别是合成材料较上年明显加快。二是国内产品在产品质量、品种、价格上与国外产品相比还存在差距,竞争力相对较弱,特别是在中高端市场,占有率较低。三是受环保不断升级影响,一些企业减产、停产,供不足需。数据显示,2017年合成材料产量增速为6.6%,同比回落1.1个百分点;有机化学原料产量增幅5.4%,减缓0.6个百分点。

2. 化工行业投资动力不足

2017年,受化工行业影响,石油和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第三年下降,历史仅见。其中,化学工业降幅达5.2%,较上年扩大2.5个百分点,连续第二年下降。从区域投资看,东部地区下降2.7%,中部地区下降3.8%,西部地区下降4.2%,东北地区降幅4.4%。从企业类型看,内资企业投资下降2.4%,其中私营企业下降1.6%;港澳台企业下降1.6%;外商投资降幅较大,达11.8%。投资长期疲弱,对行业长远发展极为不利。

投资下滑,有多种原因。其一,行业投资经过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现在进入一个调整缓冲期,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2014年以前的10年间,化工行业的投资平均增幅超过25%,随着新常态的出现,这种增速难以为继。其二,宏观环境影响。近年来,去产能力度越来越大,环保压力越来越强,企业要搬迁淘汰的越来越多,这些对制约化工行业投资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三,很多企业投资方向不明,仍习惯于过去的跟踪模仿,缺乏创新思维。

3. 石油开采业亏损面大,效益继续恶化

尽管2017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效益总体上明显改善,但受石油开采业拖累,亏损面仍然较大,达到30%。尤其是石油开采业,亏损面竟达58.0%,近六成企业亏损;效益继续恶化,净亏损11.5亿元,连续第二年亏损。石油开采业效益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4. 库存上升加快

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存货资金上升12.3%,其中化学工业升幅达12.7%,均创5年来最大增幅。特别是下半年后,呈现快速上升之势。在需求趋缓背景下,库存快速上升,预示市场风险可能增加,应引起警惕。

三、2018年市场走势及全年经济增长预测

2017年,世界经济稳步复苏,增长动力增强。全球各地区经济呈现少有的“齐步前进”局面,市场信心大为增强。受此影响,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权威机构近期纷纷上调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联合国表示,预计2018年和2019年世界经济将继续稳步增长,增幅在3%的左右,与2017年持平。“发展中经济体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目前,东亚和南亚占了全球增长的近一半,这两个地区将继续快速扩张”。

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势头。2017年我国GDP增长6.9%,超出预期,较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协调性不断增强,正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8年,我国宏观经济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平稳发展态势,预计经济增幅在6.8%左右,与上年基本持平。

2017年,由于宏观经济向好,石油和化工市场整体上回暖,需求改善,价格总水平涨幅较大,终止了连续5年的下降局面。数据显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出厂价格指数同比涨幅29.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涨幅9.4%。根据国内宏观经济运行趋势及当前石油和化工市场走势判断,2018年石油和化工市场总体将延续向好格局,价格总水平保持上涨势头,但涨幅缩小。预计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总水平涨幅在8%左右,化学工业涨幅约3.5%。

(一)2018年市场走势分析

1. 国际原油市场

2017年,国际油价(普氏现货,下同)在连续四年下跌后,重拾涨势,且涨幅较大。监测数据显示,WTI原油均价约为50.8美元/桶,同比上涨18.2%;布伦特原油均价约54.7美元/桶,涨幅24.4%;迪拜原油均价约52.9美元/桶,上涨29.5%;大庆原油均价约48.7美元/桶,涨幅31.7%。上述四地原油均价约为51.8美元/桶,同比上涨25.7%。

2017年,预计全球原油消费量在44.8亿吨左右,增长1.7%。2018年,全球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多数机构预测增速与上年大致持平,约为3%。全球原油需求继续维持低速增长的局面,预计2018年全球消费量增速在1.5%上下,消费总量约为45.5亿吨,供需依然相对宽松。从地缘政治局势看,“伊斯兰国”被击溃后,中东地区紧张局势相对缓和,但大国在该地区的博弈仍在继续,暗潮涌动,不过局面总体可控。随着油价的回升,原油生产动力将继续增强,市场供给充裕,炒作空间有限,油价进一步上升动力不足。

2017年石油价格走势图_2017石油价格走势图_2021年石油走势图

2008~2018年国际原油现货价格走势 (单位:美元/桶) (注:2018年为预测值,下同)

综上所述,2018年国际油价总体将保持上涨势头,但涨势较上年明显减弱。国际原油年均价格有可能上升至55~60美元/桶之间,涨幅在8%左右。其中WTI原油年均价格约为55美元/桶,布伦特原油年均价在60美元/桶上下;大庆原油均价约为53美元/桶。

2. 化肥市场

整体而言,2017年,我国化肥市场表现依然疲软,但价格较上年有所回升,主要品种涨跌互现。其中,氮肥(尿素)涨幅相对较大,磷复肥、钾肥继续下跌,复合肥小幅上涨。市场监测显示,国内尿素市场年均价为1678元/吨,同比上涨26.9%;磷酸二铵均价2484元/吨,跌幅6.9%;国产氯化钾均价1959元/吨,下跌6.4%;硫基复合肥(45%)均价为2263元/吨,上涨2.7%。从出口看,价格有涨有落,总体低迷。其中,尿素出口年均价(离岸价,下同)为245.6美元/吨,同比上涨10.3%;重钙出口均价260.3美元/吨,下跌0.8%;磷酸二铵出口均价344.9美元/吨,涨幅2.4%;三元复合肥出口均价510.1美元/吨,上涨1.5%。

2017年,国内市场化肥消费继续下降,表观消费总量降幅约1.0%。其中,氮肥下降逾10.0%,磷肥降幅约1.0%,磷酸二铵降幅2.5%,钾肥增长4.6%。化肥出口量、额均继续下挫,降幅分别达9.6%和7.4%。出口持续不振,进一步加大了国内市场的压力。

目前,我国化肥市场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化肥大宗产品如尿素、普钙、二铵等消费已近极限,化肥结构调整应顺应农林、环保等产业调整的趋势,在大力提高传统大宗产品质量和效益的同时,着力发展差异化、个性化、专用化新品,适应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变化。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我国化肥行业成本上升较快,每100元主营收入成本2016年突破88元,达到88.96元,超越基础化学原料制造跃居化工行业之首。2017年每100元主营收入成本仍达87.9元,依然居首。其中,氮肥和磷肥单位成本分别达到90.4元和89.8元。成本成为当前支撑化肥市场价格变动的最主要因素。

2018年,我国化肥消费总量仍将维持在5600.0万吨上下(折纯),与上年大致持平。出口有可能重现增长势头,但幅度不会太大。根据市场情况,以及多年来价格波动特点判断,2018年化肥价格总水平与上年大致持平。其中,氮肥价格有所下跌,磷肥钾肥小幅上涨,复合肥基本稳定。预计尿素年均价格在1660元/吨左右,同比下降1.1%;磷酸二铵均价约为2580元/吨,上涨4.0%;国产氯化钾均价2050元/吨上下,涨幅4.5%;硫基复合肥(45%)均价约为2300元/吨,上涨1.6%。

2017石油价格走势图_2021年石油走势图_2017年石油价格走势图

2008~2018年国内尿素、磷酸二铵、国产氯化钾市场价格变化情况 (单位:元/吨)

3. 基础化学原料市场

总体上看,2017年基础化学原料市场明显回暖,供需增长平稳,价格总体涨幅较大,行业效益显著改善。在监测的39种主要无机化学原料中,年均价同比上涨有33种,占比84.6%;在监测的84种主要有机化学原料中,同比上涨有75种,占比近90%。从价格走势看,无机化学原料波动较小,相对平稳;有机化学原料价格波动较大,整体涨幅也较大。

市场监测显示,2017年,硫酸(98%,净水)市场均价353元/吨,同比上涨1.6%;烧碱(片碱,≥96%)均价3803.0元/吨,涨幅58.3%;纯碱(重灰)均价2093元/吨,涨幅38.2%;电石均价2723元/吨,涨幅18.2%。丙烯市场均价7568元/吨,同比涨幅18.6%;纯苯(石油级)均价6793元/吨,涨幅28.1%;甲醇(一级,净水)均价2651元/吨,上涨31.7%;乙二醇(优等品)均价7026元/吨,上涨29.4%。

2021年石油走势图_2017年石油价格走势图_2017石油价格走势图

2008~2018年以来烧碱、纯碱和电石市场价格走势 (单位:元/吨)

2017年,我国基础化学原料消费保持增长态势,增幅约4%。总体而言,我国有机化学原料有效供给严重不足,缺口较大。2017年有机化学原料进口量首次突破6000万吨大关,净进口接近5000万吨。其中,乙烯、纯苯、对二甲苯等进口量增速分别达到30.2%、61.6%和16.8%。预计2018年我国基础化学原料市场需求总体仍将保持平稳增长,无机化学原料表观消费量增幅在3%左右,有机化学原料表观消费量增幅维持在6%上下,大致与上年持平。

2017年石油价格走势图_2017石油价格走势图_2021年石油走势图

2008~2018年以来丙烯、纯苯和乙二醇市场价格走势 (单位:元/吨)

根据目前市场走势及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判断,2018年,我国基础化学原料市场将延续向好势头,供需平稳,价格小幅上涨,波动较上年减弱。预计烧碱(片碱)市场年均价格在3600元/吨上下,同比下降5.3%;纯碱(重灰)年均价在2130元/吨左右,上涨约1.8%;电石均价约2800元/吨,涨幅2.8%;丙烯市场均价约为7860元/吨,涨幅4.0%;纯苯(石油级)均价约为7200元/吨,涨幅6.0%;乙二醇(优等品)均价约为7300元/吨,涨幅4.0%;甲醇(一级)市场均价2650元/吨上下,与上年大致持平。

4. 合成材料市场

2017年,合成材料市场总体高位运行,价格涨幅较大。比较而言,合成树脂和合成纤维单体价格走势相对平稳,合成橡胶起伏波动较大。在价格带动下,合成材料制造业利润大幅增长。

市场监测显示,2017年聚氯乙烯(LS-100)市场均价7159元/吨,同比涨幅2.6%;高密度聚乙烯(5000S)均价10332元/吨,上涨4.4%;聚丙烯(F401)均价8673.0元/吨,涨幅13.7%。丁苯橡胶(一级)市场均价14523元/吨,涨幅30.7%;顺丁橡胶(1500)均价14834元/吨,涨幅28.3%。己内酰胺(≥99.9%)市场均价15519元/吨,上涨25.8%;丙烯腈(≥99.9%)均价12128元/吨,上涨34.6%。

2017年我国合成材料市场消费增长总体加快,表观消费总量达到1.89亿吨,增幅较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其中,合成树脂增长3.1%,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单(聚合)体增幅分别达到30.0%和10.4%。预计2018年,我国合成材料表观消费总量增幅在6.0%左右,较上年略有放缓。整体而言,我国合成材料市场供需缺口较大,特别是高端市场,国外产品仍占主导。2017年我国三大合成材料进口总量创历史新高,接近5000万吨。预计2018年我国合成材料进口量仍将维持在高位,中国市场依然是全球争夺的主要目标。

2021年石油走势图_2017石油价格走势图_2017年石油价格走势图

2008~2018年聚乙烯、己内酰胺和丁苯橡胶市场价格走势(单位:元/吨)

综合目前市场走势和成本情况,以及未来原油价格趋势判断,预计2018年合成材料市场价格总体可能高位震荡,小幅上升。其中,聚氯乙烯(LS-100)年均价在7160元/吨左右,同比持平;高密度聚乙烯(5000s)均价在10200元/吨上下,降幅1.3%;聚丙烯(F401)均价约为9000元/吨,上涨3.8%;己内酰胺均价大约16000元/吨,涨幅约3.1%;丁苯橡胶(1500)均价14000元/吨上下,下跌3.6%。

5. 轮胎市场

2017年,国内轮胎市场价格运行基本平稳,但在成本推动下,总体涨幅较上年有所提高。市场监测显示,载重子午胎(12.00R20-18PR)年均价为2178元/条,同比上涨3.0%;轿车子午胎(215/55R16)均价为609元/条,涨幅10.4%;轻卡斜交胎(7.50-16-14PR)676元/条,上涨5.4%。

2017年石油价格走势图_2017石油价格走势图_2021年石油走势图

2017.01~12 国内轿车子午胎和轻卡斜交胎市场价格走势 (单位:元/条)

出口价格上涨。2017年我国小客车轮胎出口均价为2614.4美元/吨,同比上涨5.0%;客货车轮胎出口均价2193.6美元/吨,涨幅8.9%;建筑轮胎(辋圈﹥61CM)出口均价为2678.4美元/吨,上涨5.2%。总体看,轮胎出口价格虽有不同程度上涨,但与成本上升相比,涨幅仍很有限,行业效益持续下滑。轮胎市场形势日益严峻,竞争不断加剧。

我国轮胎行业对外需市场依赖较大,近年来,国际上轮胎产业加快发展,加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轮胎出口企业经营压力持续增大。2017年我国轮胎出口总额在连续两年大幅下降后,实现一定增长(9.7%)。但我国轮胎出口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从世界经济增长和轮胎市场竞争趋势分析,2018年,全球轮胎市场仍难有明显起色,价格可能继续低位震荡。国内轮胎市场在成本支撑下,将保持高位运行态势,价格走势相对平稳,稳中有所上升,估计价格总水平涨幅在1%左右。预计载重子午胎(12.00R20-18PR)年均价约为2190元/条,同比上涨0.5%;轿车子午胎(215/55R16)均价610元/条左右,与上年基本持平;轻卡斜交胎(7.50-16-14PR)约685元/条,上涨1.5%。总的看,2018年我国轮胎行业结构调整、化解成本上升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但利润有可能转降为增。

(二)2018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预测

根据宏观经济运行趋势,行业生产、价格走势,以及结构调整变化等综合因素分析判断,初步预计2018年石油和化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5万亿元,增长10%左右;其中,化学工业主营收入10万亿,增长约10%。

预计2018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利润总额接近9000亿元,增长约5%;其中,化学工业利润总额6300亿元左右,增长5%。

预计2018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总额超过6300亿美元左右,同比增长约10%;其中出口总额约为2100亿美元,增长约9%。

预计全年原油表观消费量约6.3亿吨,同比增长5.0%;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约2630亿立方米,增幅10%;成品油表观消费量约3.31亿吨,增长3%,其中柴油表观消费量约1.70亿吨,增长约1.5%;化肥表观消费量约5700万吨(折纯),与上年大致持平,其中尿素表观消费量约为2530万吨,与上年持平;合成树脂表观消费量1.14亿吨左右,增长约4.5%;乙烯表观消费量约2140万吨,增长5%;烧碱表观消费量3390万吨上下,增幅约5%。

文稿提供: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