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7日傍晚,商务部与海关总署的一则联合公告引发市场震动。
六项原本计划实施的出口管制公告被紧急暂停,涉及稀土、锂电池、超硬材料三大核心战略物资,暂停期限直至2026年11月10日。
这些管制措施原定于11月8日正式生效,却在实施前夜被按下暂停键。
这一动作直接呼应了10月底中美两国在吉隆坡经贸磋商达成的共识。
作为对等条件,美国同步暂停了其9月29日公布的出口管制“50%穿透性规则”。
政策转向之突然,反映出两国在战略资源供应链上的激烈博弈与短暂妥协。
市场反应迅速而剧烈。 公告发布当日,稀土、锂电池、超硬材料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合计高达23.6亿元。
北方稀土、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资金涌入均超过2亿元,一场围绕三大战略物资的贸易热潮已拉开序幕。
此次暂停管制的物资清单精准覆盖了中国具有全球优势的三大领域。
超硬材料管制涉及55号公告,稀土设备及原辅料对应56号公告,中重稀土由57号公告规范,锂电池及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归属58号公告,61号和62号公告则针对境外稀土物项及相关技术出口。
这些物资的共同点是技术门槛高、海外依赖度强。
以稀土为例,中国掌控全球70%的稀土开采、90%的分离与加工以及93%的磁体制造能力。
稀土冶炼分离环节的技术垄断地位,使得全球高端制造业难以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政策调整的时机经过精心选择。
四季度是海外采购旺季,欧美企业需要为年底生产和明年备货储备原材料。
此前受管制预期影响,多家海外客户库存已降至警戒线水平。
暂停管制的决定,直接为国内企业打开了为期一年的市场窗口。
稀土,特别是中重稀土,在新能源汽车、风电、半导体和军工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
一台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需要钕铁硼永磁材料,中重稀土是提升磁性能的关键。
美国F-35战机每架需要约120公斤重稀土。
2025年全球重稀土总需求预计达1.2万吨,仅美国需求就占1800吨,当前供应缺口高达30%。
美国曾尝试与澳大利亚签署85亿美元的稀土合作协议,试图摆脱对中国依赖。
但现实是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2025年重稀土年产量仅80吨,全力扩产也难以超过120吨。
这一数字尚不足美国军方需求的十分之一,民用市场的缺口更是无法填补。
锂电池领域的需求同样刚性。
2025年全球锂电池市场规模预计达到4800亿至1.5万亿美元,新能源汽车需求占比超过70%。
储能市场同比增长60%,AI数据中心的高能耗更成为新的需求引擎。
英伟达2025年GTC大会数据显示,到2027年,AI服务器功耗将是五年前云计算设备的50倍。
超硬材料既包括珠宝级人造钻石,也涵盖工业切割、医疗设备等高端应用。
2025年全球人造钻石珠宝市场规模突破200亿美元,增长率超过25%。
工业级超硬材料的海外需求缺口达到20%。
中国超硬材料产能占全球70%以上,是人造金刚石微粉、单晶及线锯的核心供应国。
在半导体领域,金刚石散热片可使英伟达芯片计算速度提升3倍。
量子计算中,金刚石NV色心路线在量子比特保真度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这些高端应用对中国超硬材料的依赖程度有增无减。
稀土板块的焦点集中在资源垄断型企业。
北方稀土掌控全球最大轻稀土矿白云鄂博矿,轻稀土开采配额占全国70%以上。
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营收95.79亿元,同比增长32.53%,净利润暴涨7622.51%。
海外客户覆盖特斯拉、宝马等车企,政策放开后出口量预计增长50%以上。
中国稀土作为中重稀土领军企业,控制国内80%的中重稀土储量,全球镝、铽等关键元素市场占有率超过80%。
公司独创的“原地浸矿工艺”使资源回收率达85%,成本优势明显。
金力永磁则掌握晶界渗透技术,产品进入特斯拉、比亚迪供应链,墨西哥工厂2025年投产将进一步打开北美市场。
锂电池行业受益者包括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其海外市场份额超过35%。
特斯拉上海工厂的配套订单可能增加20GWh,对应营收超100亿元。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在东南亚市场订单已排至明年一季度,公司出口占比超过70%。
国轩高科德国工厂已开始向当地车企交付动力电池,2025年三季度海外营收同比增长45%,占总营收比重升至31.09%。
孚能科技欧洲软包电池订单恢复增长,前三季度海外客户收入占比超七成,已与Stellantis集团签订新供货协议。
超硬材料领域,中兵红箭的工业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市占率全球第一。
政策放开后,海外销量占比有望从30%提升至50%。
黄河旋风作为国内最大金刚石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三个国家级科研平台。
四方达具备批量制备英寸级金刚石衬底能力,在半导体散热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出口管制暂停后,海外订单响应迅速。
中钨高新披露,超硬材料设备出口壁垒破除后,2025年三季度海外订单金额同比增长60%,主要客户涵盖欧美汽车零部件制造商。
一家代码603开头的企业透露,人造石墨负极海外订单已排至2026年,瑞典紫宸年产10万吨负极材料基地建设进度加快。
恩捷股份马来西亚年产10亿平方米锂电池隔离膜项目加快投产,已向LG新能源、松下批量供货,海外收入占比预计突破40%。
一家代码600开头的公司在三季度完成对澳大利亚匹克公司的收购,将坦桑尼亚Ngualla稀土矿纳入全球资源矩阵。
海外营收占比高的企业弹性最大。
国轩高科海外收入占比达33%,孚能科技海外客户收入占比超七成,珠海冠宇海外收入占比高达65%。
这些企业能够直接享受政策松绑带来的业绩提升。
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等下游行业的需求持续火爆。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10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新能源批发同比增长16%,环比增长8%。
新一轮《巴黎协定》国家自主贡献提出,到2035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
主力资金集中流向细分领域龙头。
宁德时代、北方稀土、中兵红箭等个股单日资金净流入均超2亿元。
市场逻辑清晰围绕“出口占比+订单储备+行业地位”三条主线展开。
稀土板块聚焦资源垄断型企业,锂电池行业青睐技术领先的全球供应商,超硬材料则选择产能规模大、客户优质的企业。
资本市场的选择直接反映了三大材料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不可替代性。
二级市场表现分化明显。
北方稀土2025年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暴涨7622.51%,中国稀土却因计提大额存货跌价准备导致净利润下滑168.69%。
这种分化体现出不同企业在供应链地位和成本控制上的差异。
海外产能布局成为关键变量。
宁德时代德国图林根工厂已投产14GWh,匈牙利德布勒森70GWh产能预计2025年四季度投产。
国轩高科德国哥廷根5GWh产能已投产,美国密歇根15GWh项目计划2026年建成。
政策暂停一年期内,全球供应链获得喘息机会。
中国企业迎来订单潮,海外客户缓解短缺压力。
资源出口国与技术进口国之间的依赖关系发生微妙变化。
战略物资的贸易流动背后,始终存在一个未解的难题:当资源民族主义遇上全球分工,共赢的边界究竟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