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人民币贬值,就等于说人民币不值钱,外币更贵更值钱了。外国人从中国买东西就便宜了。就等于是方便出口商品了。但是人民币不值钱了,买外国的商品,就需要拿更多的人民币去买,所以不利于中国人去外国买商品,就等于是不利于进口。
扩展内容:
货币升值是“货币贬值”的对称。在金本位制条件下增加本国货币的法定含金量,提高其对外国货币的比价。在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升值分对内升值和对外升值两种。纸币对外升值是指提高本币汇率 (降低外汇汇率)。
纸币对外升值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是国家根据特定的经济形势作出的具体决策。一般在国际收支顺差过大、外汇储备过多的情况下推行。近年来,一些国家也采取本币对外升值的办法来阻止外币冲击,抵御国外通货膨胀的输入。
具体表现为:
(1)出口有所限制。某国的货币升值了,那相对来说,其他国家的货币贬值了,那出口的利润就会减少。这样的话,出口商就可能减少一定程度的出口商品。
(2)一定量的外汇“人间蒸发”。某国的货币升值了,其他国家的货币就贬值。这样一来,以前所赚的外汇就不那么值钱。例如,以前的美元是:1美元=8元人民币,若是:1美元=6元人民币,那么以前所赚的8000亿人民币就会变成6000亿人民币。即使货币数量还是8000亿,但价值却下降了。这样,每8000亿人民币中,就会有2000亿人民币“人间蒸发”、“凭空消失”。
如果是“货币贬值”,那表现和以上的相反。事实上,无论是货币升值还是贬值,通常不是一件好事。前面说了,货币汇率(货币升值或贬值的数量)较大的变动,可能会对宏观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因此,在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国家都力图使自己国家的货币汇率保持稳定。
影响
简单地说,货币升值,导致出口商品成本提高,从而抑制出口;反之,抑制进口。但货币升值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此。以下是从行业方面给你解释一下:
人民币升值将对原材料或设备依赖外国采购为主,或拥有高流动性人民币资产的行业是长期利好;对有大额美元外债的行业将产生一次性汇兑收益;而对以出口型为主的行业以及产品国际定价的行业冲击较大。
1. 原材料进口和高外币负债行业
升值对原材料或设备依赖外国采购为主,或有大额外债的行业是利好,如航空、造纸、电力、工程机械等。
2. 资金流入利好房地产和金融业
在升值的过程中,房地产和金融行业由于具有较好变现能力和流动性,因此将吸引国际游资大量流入,从而使相关上市公司明显受益。
3. 出口和国际定价型行业受影响大
削弱出口型行业竞争力,对以出口型为主的行业及上市公司而言,人民币升值将很大程度上削弱产品的竞争优势,对公司业绩影响较大。如外贸、纺织服装、家电等行业。
4. 国际定价型行业受冲击较大
石化行业,升值对处于石化产品链不同位置的行业影响各不一样。
参考资料:货币升值 百度百科
假设原来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为:1美元=10人民币;现在为1美元=20人民币;
假设一件产品在中国卖10块钱,在1美元=10人民币的情况下,美国人可以用1美元买到该产品;现在1美元=20人民币情况下,本币(人民币)的贬值,这件10元人民币的产品出口到美国之后,美国人用0.5美元就可以买到,这样的话,出口到美国的该中国产品就更加有市场竞争力。从而有利于中国出口。
从短期来看,一国(或地区)的汇率由对该国(或地区)货币兑换外币的需求和供给所决定。外国人购买本国商品、在本国投资以及利用本国货币进行投资会影响本国货币的需求。本国居民想购买外国产品、向外国投资以及外汇投机影响本国货币供给。
在长期中,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主要有:相对价格水平、关税和限额、对本国商品相对于外国商品的偏好以及生产率。
1、货币贬值导致国内价格低于国际价格,有利于出口。本币对外贬值利于出口抑制进口,
本币对内贬值指通货膨胀。
2、通胀是指某一国家地区物价上涨,相同数量的货币对内购买力下降的现象。如果该国的货币的对外兑换率稳定,则将导致出口价格上涨,减小出口的竞争力。同时导致,对外采购进口购买力稳定,促进进口,导致货币流失,进口产品供应增加,评议当地物价,最终会导致该国货币贬值,重新回到进出口平衡。
3、货币贬值,会促进一国产品出口,增加该国产品国际竞争力,同时抑制产品进口。减少本地产品供应,必然会导致本地产品价格上涨,导致通胀,然后又进入上述情况的循环。
虽然货币贬值利于货物出口,但不利于石油等原材料进口。 所以,理想的货币政策是:贬值一天出口货物,第二天升值进口石油,第三天再贬值出口货物,循环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