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强势美元冲击下,亚洲多国打响货币保卫战,中国该如何应对?

2024-11-09 07:01

受访者刘莹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合作研究部主任。本文转载自4月27日中国金融报。

近段时间,新兴市场尤其是亚洲市场的货币受美元强势的影响,面临着较大的风暴。无论是日元、印度卢比、韩元等亚洲主要经济体货币,还是印尼盾、越南盾、菲律宾比索等东盟国家小货币,都遭遇了新的挑战。本轮抛售压力。多国央行和政府机构试图稳定本国货币币值,防止经济受到过度冲击,一场“货币保卫战”开始了。

为何此次多国货币面临较大贬值压力?在这场全球货币与美元的对抗中,为何亚洲国家受到的影响最大?多国“货币保卫战”将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展望下一阶段,中国稳定汇率还需要做出哪些努力?近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专家学者。

货币汇率创历史新低

受美联储降息预期一再推迟的影响,美元指数近段时间再次飙升,一度升至106附近。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球新兴市场货币指数跌至年内新低。

美元新一轮升值再次给多国施加干预汇率的压力。 4月份以来,日元兑美元汇率触及近34年来的最低点,成为今年表现最差的G10货币;韩元兑美元汇率跌破1400关键点位;菲律宾比索兑美元汇率自2022年年底以来首次跌破57关键位置;印度卢比兑美元汇率处于历史低位,去年11月继续跌破83.50。

为什么近期多国特别是亚洲国家的货币承受较大压力?山东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敏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元降息预期逆转是主要原因。 “美元是全球最重要的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美国货币政策的全球溢出效应明显。为了对抗去年年底实施的底线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高通胀‘后遗症’, COVID-19疫情以来,美国已于2023年7月连续11次加息,联邦基金利率上调至5.25%-5.50%的历史高位。近期加息暂停,今年3月美国通胀率意外强劲以及日本联储主席鲍威尔4月16日的言论引发了市场对美国“二次通胀”风险的担忧和美元走强的预期。降息将推迟甚至逆转,此时,多数新兴市场国家在疫情后试图刺激国内消费,更倾向于采取不同的“降息或稳定”货币政策。从那美国的。这导致新兴市场国家与美国利差缩小甚至倒挂,给新兴经济体货币贬值带来了巨大压力。”闵说。

陈敏还告诉记者,市场避险情绪升温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近期中东巴以冲突升级,加上俄乌冲突持续,导致地缘政治风险大幅上升,加剧了能源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波动。 >>>下载版本3

随着市场避险情绪显着增强,美元作为全球最重要储备货币和避险货币的作用不断强化,投资者对美元安全资产的需求大幅增加,导致美元升值美元和其他货币的贬值。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认为,许多新兴经济体货币承压的原因有三:一是当前对美联储的预期。美联储降息一再推迟,为美元进一步上涨打开了空间,减少了投资者对新兴市场资产的需求,导致新兴市场货币面临贬值压力。其次,俄罗斯和乌克兰冲突持续、巴以冲突加剧、红海危机持续、伊朗和以色列冲突再起等地缘政治不确定因素加剧了市场避险情绪,从而引发非货币贬值。美国货币。第三,今年是全球“选举年”。据不完全统计,全球70多个国家或地区将举行重要选举,给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带来更多不确定性。美元作为传统的避险资产,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亚洲成“货币保卫战”主战场

记者注意到,在这场全球货币与美元的对抗中,亚洲国家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陈敏表示:“经济根本性问题使亚洲成为国际资本调整的主要目标。首先,亚洲国家大多是出口导向型国家,而欧美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带来的需求下降由于利率上升降温,严重抑制了亚洲国家的出口贸易,经常项目赤字增加,对亚洲货币造成巨大打击。房地产泡沫、银行危机、这不仅降低了国内风险资产的回报率,削弱了国际直接投资资本的吸引力,还可能成为国际游资攻击的主要目标,特别是对于实行固定汇率的国家。制度和外汇储备相对不足,是货币贬值压力较大的原因。”

“亚洲经济在全球经济中占比很大,贡献过半,因此受与美元对抗的影响更大。此外,大多数亚洲国家都是新兴市场经济体。为了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相比于汇率的稳定,他们更注重资本的流动性,导致金融缺乏足够的“防护墙”和“防火墙”。与此同时,韩国、越南等亚洲国家往往更加依赖出口经济,因此一旦全球经济出现波动,它们就会受到影响。影响会更严重。”刘英说。

陈敏告诉记者,与美国超出市场预期的高通胀不同,2024年亚洲多国通胀将趋于温和。为了防止高利率抑制经济复苏,大多数亚洲央行都有预期和预期计划2024年开始降息。然而,今年4月,美联储向市场释放了暂停降息的信号。市场预期亚洲货币与美元利差将被压缩,因此抛售亚洲货币资产,引发亚洲货币“贬值潮”。

随着美元升值给亚洲货币带来贬值压力,多国央行纷纷采取紧急行动。韩国央行行长李昌镛表示,近期韩元的疲软有些过度,韩国央行有工具采取行动应对汇率波动。日本财务大臣铃木俊一4月23日表示,日本不会排除任何应对过度波动的选择。

与韩国和日本官员的口头干预相比,4月24日,印尼央行超预期加息25个基点,将基准利率上调至6.25%,为今年首次加息。印尼央行表示,加息决定是“先发制人、前瞻性举措”,旨在稳定印尼盾汇率,并表示将继续使用一切可用工具维持印尼盾汇率稳定。卢比。菲律宾央行行长表示,比索的下跌不足以影响政策。问题不在于菲律宾比索疲软,而在于美元走强。如果情况恶化,降息可能会推迟到2025年第一季度。马来西亚央行4月15日发表声明称,马来西亚央行将在政府的支持下确保“外汇市场的有序运行”相关公司、企业和出口商吸引资金,补充市场流动性。有分析指出,考虑到印度外汇储备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印度储备银行可能会利用这一“弹药”来遏制任何形式的过度波动。

人民币汇率保持相对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元升值的这个窗口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虽然有所波动,但总体保持相对稳定。

面对美元升值压力,人民币并未像其他亚洲货币那样大幅贬值。原因是什么?陈敏表示,首先,中国经济强劲复苏是支撑人民币货币坚挺的根本基石。在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推动下,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5.3%,远超市场预期。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均回升,带动了中国经济强劲复苏,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稳定的宏观环境。从全球范围来看,人民币资产依然具有独特的收益表现,成为国际投资者分散风险、全球配置资产的重要选择。其次,大规模外汇储备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坚强后盾。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截至2024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32.457亿美元,较2月底增加198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有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通过售汇弥补外汇供需缺口,遏制人民币过度贬值的可能性。最后,中国多元化的汇率管理措施是人民币汇率高效调控的有力保障。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增强,有利于充分发挥汇率对外部不稳定不确定性影响的自动反应能力。稳定作用。同时,中国人民银行拥有丰富的汇率管理工具,如通过调节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来调整人民币供求关系,从而稳定汇率;可以通过政策沟通、窗口引导等方式向市场传达对汇率的看法,并通过预期引导来实现。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刘英表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强劲的经济基本面为人民币汇率稳定提供了坚实基础。 “人民币的稳定来自于中国经济的稳定,来自于中国经济的庞大体量,来自于中国制造业全球第一,来自于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的稳固地位,来自于中国的稳定”中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开放、高效。”刘英强调。

“受外部冲击影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波动,但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实际上保持稳定,在稳定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升值。截至3月底,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汇率指数报99.78,较上年末上涨2.4%。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不会发生变化。形势基本稳定。

携手应对强势美元挑战

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此轮亚洲货币集体承压可能会影响今年该地区的经济运行。以日本为例,日元贬值虽然有利于出口,但其国内中小企业却面临进口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压力,输入性成本推动型通胀风险加大,抑制其国内消费并可能被迫增加生产成本。消息一出,引发一系列动荡。

记者注意到,虽然人民币相对其他亚洲货币贬值幅度较小,但今年4月以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偏离度持续高于1.9%,接近波动幅度上限为2%。 “人民币贬值会增加进口成本。在亚洲的‘货币保卫战’中,人民币也面临一定的贬值压力,从而增加国内企业和依赖进口产品的消费者的成本和支出。此外,央行在外汇市场抛售美元资产稳定汇率的同时,相当于减少了国内货币供应量,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收缩国内信贷供应,从而影响经济快速复苏。国内的 经济。”陈敏说道。

接受采访的专家建议,地区国家应共同努力,加强应对美元强势带来的金融风险。陈敏表示,亚洲国家应该充分认识到美国利用“美元潮”“收割世界”的霸权逻辑。下一步应进一步去美元化,加强亚洲国家团结合作,改善经贸结算支付、外债和储备结构。中国将增加亚洲货币的使用,推动建立多元化、更加公平的国际货币体系。此外,亚洲国家应加快自身经济转型,克服经济顽症,提高竞争力,在未来金融博弈中占据主动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