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2日,即美联储宣布加息0.25%的第二天,香港随即宣布上调基本利率0.25%。如果我们仔细观察香港近年来的货币政策,我们可以发现,每次加息或减息几乎都与美国同步!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当利率上升时,该国(或地区)的货币变得更加昂贵,导致资金流入和货币(汇率)走强。
不过,有趣的是,尽管香港跟随美国进入加息周期,但港元仍没有摆脱2017年底以来下跌的恶性循环。
(上图是港元兑美元的汇率走势图,港元兑美元的汇率采用直接计价法,即1美元=X港元,所以当X数据变大时,表示港元贬值)。
目前港元兑美元汇率约为7.8494,超过金融危机期间的高位7.8298,并逼近香港当局(香港金融管理局)设定的弱方兑换保证区间7.85。当低于该值时可能会进行干预)。
有人说,这是美国三大资本磁石:加息+缩减资产负债表+减税的结果。但你要注意的是,同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却升值了!
那么港元为何贬值呢?
香港实行联系汇率制度。所谓联系汇率,以美元为锚点来决定港元的价格。
联系汇率制度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例如,1974年至1983年间,港元的固定价格为:7.80港元=1美元。也就是说,无论市场环境如何变化,香港货币当局都必须确保这一点。公式保持不变。
此外,香港向该地区发行的港元必须有美元背书。这是如何实现的?
香港发钞银行(汇丰银行、中国银行、恒生银行)将7.80港元投入市场时,必须存入1美元存入香港金管局的外汇基金账户,发钞银行银行获得责任证明(类似于我们的存款证明);当发钞银行要从市场撤回流动性时,发钞银行会拿出责任证明到香港金融管理局兑换成美元,然后再从市场上兑换成港元。
进入新世纪后,香港调整联系汇率制度,采用区间调整方式:7.75-7.85。
1、强方兑换保证设定为7.75。当港元升值至7.75以下时,香港当局将抛售港元,买入美元;
2. 设置弱方兑换保证为7.85。当港元贬值跌破7.85时,香港当局将买入港元并卖出美元。
通过正负操作,港元汇率一直维持在7.75-7.85区间。如今随着港元不断贬值,港元汇率已经逼近7.85弱方汇保,确实引起了市场关注。造成这种情况应该有以下几个原因:
1、虽然香港与美联储历次加息保持同步,但香港加息后对市场的传导效应较弱!
为什么?
如果想让一种货币变得更值钱,有两种方法:一是提高利率,二是减少货币供应量,通过减少市场上的货币数量来让货币变得更贵。但在实际过程中,第二种方法的应用不能随意。香港实行联系汇率制度,与美元挂钩。发行的港元必须有充足的外汇储备保障。香港目前的外汇储备为4435亿美元。数量不算太少,但也不能乱用,因为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子弹来应对下一次可能到来的金融危机。
如果没有注资的配合,加息对市场的传导作用将会非常微弱。这很简单。如果加息,那么商业银行向“央行”借钱的成本肯定会更高。这个时候,商业银行就会向同行借钱,而且还能拿到低息的钱。
但在美国则不同。为了提高货币政策效果,美联储同时收缩资产负债表,减少市场流动性。最后,银行之间的借贷成本不得不增加,这就大大强化了加息的效果。然而,在香港却不能轻易做到这一点。
2、香港的资产价格(房价)也制约了港元的升值。香港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月底,香港房价已连续22个月上涨,创出新高。房价过高很容易减少热钱对香港楼市的青睐,造成资金外流和港元贬值。
那么问题来了,港元贬值会产生什么影响呢?接下来该怎么办?
如果港元继续走弱,香港很可能会采取两种方法。一是提高利率,缩小利差;另一种是干预市场,通过买入港元、卖出美元来提振港元。总体而言,前者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虽然加息会让港元升值,但对股市和楼市来说却是一大利空。最终资本会外流,港元继续贬值,这不是最好的政策。第二种方法可能更适合当前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