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全球小麦价格形成机制:供求关系如何影响价格走势?

2024-10-03 12:03

全球小麦价格由供需决定,中国小麦价格由种植成本决定。预计小麦价格将维持大势。

1、全球小麦价格形成机制:由供需决定

《》显示:2013年至2019年,全球小麦产量和消费连续七年实现正增长,且产量增速快于消费增速。因此,期末库存从2013年底的1.94亿吨增加到2019年底的2.88亿吨,增长48.5%,全球小麦储销比也从2013年的22.5%增加2019年达到30.7%,创近30年来新高。

1992-2019年全球小麦期初库存(亿吨)

1992-2019年全球小麦产量(亿吨)

1992-2019年全球小麦进口量(十亿吨)

1992-2019年全球小麦供应总量(亿吨)

1992年至2019年全球小麦消费总量(十亿吨)

1992-2019年全球小麦期末库存及库存销比(亿吨,%)

1992年至2019年全球小麦供需资产负债表

此外,将全球小麦实际市场价格与当前小麦收支(当前小麦产量+当前小麦进口量-当前小麦国内消费量-当前小麦出口量)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全球小麦价格主要由小麦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全球小麦价格与当前余额呈反比关系

全球小麦期末库存及库存销比

2、中国小麦价格形成机制:由种植成本决定,短期受供需影响

我国小麦价格主要由种植成本决定,短期内受供需影响。将国内小麦平均销售价格与总成本、最低收购价、产量、余额等指标进行比较发现,小麦价格与总成本、最低收购价呈显着正相关,但与产量、余额不存在明显相关性。 。我国小麦价格主要围绕最低收购价价格中心波动,最低收购价根据行业平均种植成本计算。长期以来,与全球小麦价格形成机制不同,我国小麦价格短期内会受到市场供需影响,但价格中心主要围绕行业种植成本波动。

小麦销售价格、成本和最低收购价之间的关系

小麦售价与产量的关系

小麦售价与余额的关系

种植成本趋于稳定,但种植收入波动明显。具体来说,成本端主要由生产成本和土地成本组成。生产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成本(主要包括种子、化肥、农药及机械操作费、排灌费等)、间接成本(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折旧、保险费、销售费用等)和人工成本(包括家庭劳动力折扣和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主要包括出让土地租金和自营贴息租金。

我国小麦生产成本明细

据《2019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入数据汇编》显示,2018年我国小麦亩产总成本为1012.94元,其中人工成本为350.76元,占比34.6%(其中家庭人工贴息和劳动力成本分别占33.3%和1.4%);土地成本211.93元,占比20.9%(其中出让土地租金和自营贴息租金分别占比3.0%和17.9%);直接费用438.94元,占43.3%(其中种子费、化肥费、农药费、机械操作费、排灌费分别占7.0%、14.7%、2.3%、13.7%、2.8%);间接费用11.31元,占比1.1%(其中固定资产折旧、保险费、销售费用分别占比0.3%、0.7%、0.1%)。

从变化趋势来看,2014年以后,我国小麦总成本变化趋势较为稳定。 2017年甚至出现了2003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从结构上看,2000年以来,成本增速从高到低依次是土地成本、人工成本、农药费、机械操作费、种子费、化肥费、排灌费等其他费用,增速分别为424%、322%。 %、290%、176%、146%、129%、22% 和 -27%。 2014年至2018年五年间,成本增幅由高到低依次为农药费、其他成本、土地费、种子费、机械费、经营费、化肥费、人工费、排灌费增长率为34%分别为 34%、17%、11%、9%、2%、-4% 和 -17%。其中,劳动力成本和排灌费在过去5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000-2018年小麦亩产总成本变化趋势

2018年小麦亩产各项成本占总成本比例

现金成本是扣除劳动力成本中的家庭劳动力折扣和土地成本中的自营租金折扣后的总成本概念。现金成本与现金收入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衡量或决定小麦农户的种植意愿。从历史数据看,2004年我国小麦现金收入首次超过现金成本,主要是由于当年全国取消农业税。此后,现金成本持续稳步上升,但现金收入出现较明显变化,主要受小麦产量和销售影响。价格波动。因此,我国小麦种植的收益率也随着现金收入的波动而出现明显的波动。 2013年、2016年、2018年甚至出现负回报。尤其是2018年,小麦亩产净利润为-159.41元,创创新世纪以来最高。最差表现。

我国小麦种植产量波动较大

我国小麦自给率较高,进口依存度较低。加之长期以来国内小麦相关扶持政策对定价机制的扭曲,我国小麦与国际小麦价格联动性较差。但随着政策导向逐步向市场化过渡,国内小麦价格独立性正逐渐受到考验,尤其是优质小麦方面。国内优质强筋小麦的需求很大一部分依赖进口。从近期郑州商品交易所优质强筋小麦期货价格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期货价格走势可以看出,国内外小麦价格逐渐开始联动。因此,国内外价格逐渐开始联动,期货与现货价格高度相关。

全球小麦与国内小麦现货价格走势对比

美国小麦期货价格与国内优质小麦期货价格对比

在国内价格层面,小麦期货与现货价格的相关性较高,郑州商品交易所小麦期货更多地发挥着价格发现的作用。具体来看,普通小麦期货价格与小麦现货价格相关性较强,而优质强筋小麦由于用途、供需结构差异,与小麦现货价格相关性稍弱。定价机制等。小麦(如郑麦366)相关性较强。

国内小麦现货价格与普通小麦期货价格关联更加紧密

国内小麦现货价格与友麦期货价格相关性略弱

2020年小麦价格或先跌后涨。2020年小麦预计将维持先跌后涨的季节性波动格局。二季度是新麦投放的敏感期,也是新麦上市的时期。而需求端处于淡季,小麦可能会出现阶段性供需压力,价格可能上涨。稳定但较弱。 5、6月份,各地夏粮(冬小麦)逐渐进入收获阶段,市场主体将逐步转向新麦。 6、7月新麦大量上市,小麦价格或将继续下跌;三季度,随着两个节日消费季的到来,制粉需求旺盛,全国生猪供应也可能在8、9月份开始逐步恢复。强劲的饲料需求可能会推动部分小麦饲料消费量的增加。

国内小麦价格季节性波动较大

2020年小麦价格走势(小麦批发价)(最新小麦批发价:2.7)

从全年来看,新冠病毒的影响抑制了部分消费,需求端可能保持稳定甚至小幅下滑;供给方面,首先,全国小麦临时库存库存较高。由于去库存压力,2014-2016年减产、下调旧国家临时储备小麦拍卖价格可能成为全年主要任务之一。此外,今年最低收购价仍为去年112元/50公斤的八年来最低价,或将压制全年小麦平均成交价。 。

1 不过,未来几个重要的供给侧扰动因素值得关注:1)新冠疫情对春耕的影响。春耕即将来临。中央向各地强调,在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基础上,农忙季节不误春耕备耕,确保当年粮食农业丰收繁荣。目前,在全国抗击疫情的努力下,新冠疫情控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专家表示,国家有信心4月底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但当前疫情防控压力依然存在,特别是新冠疫情在全球多国蔓延,严防输入性疫情。影响和国内重新蔓延仍需全力以赴; 2)沙漠蝗虫导致全球粮食产量减少。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沙漠蝗虫仍有一定的可能性进入我国。其次,东非、南亚等地的沙漠蝗灾可能会带来全球粮食减产,导致国际粮价上涨,从而对我国小麦价格造成干扰。 2月中旬,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向全球发出警告,蝗灾将带来严重的粮食短缺,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控制局势。如果今年6月旱季之前不加以控制,蝗虫数量可能会增加500倍; 3)预计蚱蜢晚上会贪吃 今年飞蛾有卷土重来的迹象。据农业农村部最新介绍,草地贪夜蛾去年首次入侵我国。发生地区主要为西南、华南地区。受虫害面积约1600万亩,实际受害面积约240万亩。疫区产量损失控制在5%以内。未对黄淮海玉米产区造成损害。专家分析认为,草地贪夜蛾适宜在我国西南和南部地区生存。目前已在该地区定殖,成为又一主要迁徙性害虫,常年南北迁徙、返回。据监测,今年草地贪夜蛾来源基数大,北迁早。预计今年还会再次发生这种情况。仍需密切跟踪防控措施及其效果。一旦部分地区玉米减产,玉米价格可能上涨,从而扰乱替代小麦的市场价格。

3、2020年小麦价格预测

对于农民来说,粮食价格是老百姓非常关心的事情,尤其是小麦的价格。 10月12日,我国发布《关于公布2020年小麦最低收购价的通知》和《关于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的通知》和《关于价格相关政策的通知》两个文件对2020年小麦收购进行安排2020年市场,明确2020年生产的三级小麦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2元,即1.12元/斤,保持与2019年价格水平不变,收购总量不变限量为3700万吨。

2020年小麦最低收购价的公布,无疑对后期小麦市场有利。预计短期内小麦价格易涨难跌。但由于基层剩余粮食充足,小麦价格将保持平稳缓慢上涨态势,上涨空间在3-4分/公斤左右。

截至9月30日,主产区累计收购小麦7076.2万吨,同比增加2061万吨。由于目前秋粮上市,市场焦点向新上市玉米倾斜,导致近期粮源流动性减少,小麦价格下跌。受此影响,小幅上涨。但由于基层粮食剩余充足,贸易商会不断抛售小麦库存,以囤积新玉米,导致供应充裕,进而压制小麦价格上涨空间。

2020年国内小麦市场调控仍将围绕“去库存”和“市场产业结构”的大方向进行。从2019年小麦出台的政策来看,政策制定仍将主要关注小麦市场供需平衡相关因素。调整、贴近市场、灵活。鉴于国内小麦供应充足,小麦价格大幅调整的可能性不大。而后期市场的主角仍将是优质小麦。预计2020年小麦价格将维持今年的总体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