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剩余价值率保持不变。
对于每一单项资本或个别部门而言,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会随着资本有机构成或资本周转率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也可以推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率不同,其利润率也应当不同。
投资于有机构成较低或周转速度较快的部门的资本理应获得较高的利润率,因为它在相同时间内创造了更多的剩余价值和利润。投资于有机构成较高或周转速度较慢的部门的资本理应获得较低的利润率。
但在资本主义现实经济生活中,各个部门的资本家,无论从事何种商品生产,一般都能按其资本额的比例获得相应的利润,也就是说,各个部门的利润率是大致相同的。
显然,如果商品是按其价值出售的,那么不同部门的利润率显然会有所不同;如果不同部门的利润率大致相同,那么商品就不会按其价值出售。这是矛盾的。
前面的分析是假设企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以利润的形式被企业资本家拿走的。基于这个假设,不同部门之间的利润率不会平均。但是资本家们并不想一直处于利润低的部门,所以他们会和利润高的部门的资本家争夺利润。正是由于这种部门之间的竞争,利润才转化为平均利润,利润率才转化为平均利润率。
部门之间的竞争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商品购销中买者和卖者的竞争,但最重要的方面是对更高利润率的竞争。一般来说,这种竞争是通过资本转移来实现的。所谓资本转移,就是资本从利润率较低的部门向利润率较高的部门撤出。它既包括部门间原有社会资本的流入或流出,即原有资本在部门间分配比例的变化,也包括新资本向利润率较高的部门的投入。
不同部门之间的利润率是不同的,一般来说,资本构成较低的部门,利润率较高,因此,利润率较低部门的资本会向利润率较高的部门转移,造成利润率较高部门的资本逐渐增加,生产规模逐渐扩大,而利润率较低部门的资本逐渐减少,生产规模逐渐缩小,导致部门间供需失衡。
商品按价值出售的前提是市场供求平衡,如果供求不平衡,商品的价格就会偏离其价值。
利润率较高的行业,由于生产规模扩大,供给过剩,导致商品以低于其价值的价格出售,利润率随之下降;利润率较低的行业,由于生产规模缩小,供给不足,导致商品以高于其价值的价格出售,利润率随之上升。
当各部门之间的利润率大致相等时,部门之间的资本转移就停止,形成平均利润率。
在利润率平均化的条件下,各部门资本家都能按照平均利润率的比例获得利润,这种按照平均利润率属于资本家的利润,叫做平均利润。
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就是通过不同部门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对剩余价值进行重新分配的过程。平均利润形成之后,各部门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不一定恰好等于该部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资本构成高的部门获得的利润大于该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构成低的部门获得的利润小于该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
平均利润率,从本质上说,就是整个社会资本总额的利润率,是总剩余价值与社会总资本之比。
除了资本构成对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有影响外,不同部门的资金周转速度也对平均利润率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一个部门的资金周转速度越快,其利润率就越高,所以资金也会转移到资金周转速度快的部门,这样各部门之间的利润就比较均衡。
当然,各部门利润率由高到低逐渐趋于平均只是一个趋势,现实中各部门利润率不可能完全一致,而是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从个别时期的部门来看,甚至可能存在较大的利润率差距,但从长期和总体来看,各部门利润率确实存在趋于平均的趋势。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以后,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就进一步被掩盖了。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利润表现为总资本的乘积,看不见可变资本的特殊作用。这种转化只是性质上的变化,没有量的区别。但是,平均利润出现以后,平均利润和剩余价值之间不仅有性质上的变化,而且有量的区别。由于各部门利润的量是和本部门总资本成比例的,又由于一切相等资本都能获得相等的利润,所以利润在性质和量上都表现为一切预付资本的乘积。这样,利润的本质和来源就被彻底掩盖了。
平均利润率形成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观念就体现在资本家的头脑中,成为他们经营企业的基本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平均利润率的维持不再仅仅依赖社会资本在各个部门之间的转移,而是可以通过资本家的直接计算和价格的直接补偿来实现。例如,只要某一部门的产品是社会需要的,就可以参考当时社会已有的平均利润率,大致确定该部门的利润率和销售价格,而不必再经过资本转移的竞争。
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率规律的理论具有重大的意义,这一理论一方面揭示了各个资本家基本利益的一致性和特殊利益的矛盾性,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这一理论揭露了整个资产阶级和整个无产阶级之间的剥削关系。
平均利润率是总剩余价值与社会总资本之比。每个资本家所获利润的大小,不仅取决于他对自己企业工人的剥削程度,而且取决于全体资本家对全体工人的剥削程度。平均利润只是剩余价值在产业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
由此可见,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不仅受直接雇用他们的个别资本家的剥削,而且也受整个资本家阶级的剥削;每个工人不仅与个别资本家对立,而且与整个资产阶级对立;不仅一部分工人与个别资本家对立,而且与整个无产阶级和整个资产阶级对立。虽然资本家之间在追求和瓜分利润方面存在着竞争和矛盾,但是,在对待工人阶级时,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
工人阶级要摆脱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不能简单地用少数人的力量在局部范围内反对个别资本家,而必须用整个阶级的力量来反对整个资产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