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月7日电(马悦然 张瑶)5日晚间公布的美国2023年12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大幅超出市场预期,美元指数、美债收益率受提振反弹,贵金属、基本金属一度承压小幅下跌,但随着不及预期的美国服务业PMI公布,贵金属、基本金属大多小幅反弹。
降息时机成为市场热议话题,市场担心美国就业数据大幅增加将再次为美联储敲响通胀警报,推迟降息进程。3月还是6月?不过,降息趋势仍是共识,市场继续看好贵金属走势。
美联储降息预期“波动”
美国劳工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2023年12月新增非农就业岗位21.6万个,市场预期17万个,前值下修至17.3万个。不过,10-11月累计新增非农就业岗位被下修2.6万个。通胀关键指标平均时薪环比增长0.4%至34.27美元,同比增长4.1%,高于彭博预测的0.3%。美国2023年12月失业率维持在3.7%不变,预期值为3.8%。劳动参与率升至62.5%,前值为62.8%,就业与人口比率同时降至60.1%。
方正期货交易咨询部副总经理、贵金属研究中心总监史嘉良指出,美国非农数据表现强于预期,主要得益于服务业新增就业人数大幅增加。具体来说,由于部分行业就业回暖具有“周期性”,服务业新增就业人数增加更符合周期性表现。同时,随着转移支付效应的消退和储蓄率的下降,部分失业人员找工作的积极性有所提升,而进入服务业的门槛相对较低,因此服务业新增就业人数大幅增加。此外,美国经济虽然处于下行趋势,但依然具有韧性,表现较为强劲。被誉为“小非农”的美国民间ADP就业数据以及最新的初请失业金人数依然强于预期,这也为非农数据表现超预期提供了基础。失业率强于预期,主要得益于劳动参与率的下降。
国投安信期货研究院高级分析师吴江也指出,整体预期偏低,是因为2023年10月美国汽车工人罢工,拉低了前几个月的就业水平;非农数据公布后,降息预期由之前的60%降至不足50%,但随后美国服务业PMI不及预期,降息预期升至70%以上。
市场对降息时机的看法不一
国投安信期货高级研究员刘东波表示,美联储2024年进入降息周期是共识,矛盾在于利率在高位维持多久。中短期市场的关键博弈点在于美联储能否在第一季度启动降息。市场将从每一次美国重要经济数据的公布以及美联储声明中寻找线索调整预期,金融市场面临较大的双向波动风险。
“尽管市场预期美联储3月降息概率接近100%,但我们认为3月启动降息、2024年降息5-6次的预期过于激进”,史嘉良表示。
史嘉良认为,当前美联储2024年降息预期被推迟,降息预期下降,因美联储官员释放的鹰派信号,加之美国就业数据表现强劲。但对于美联储而言,仍面临防通胀、防风险与稳经济的权衡:当前美国政策利率为5.25%-5.5%,仍为近20年来最高水平,对经济的负面影响犹存;受美联储2023年12月议息会议及鲍威尔讲话等释放鸽派降息信号影响,美国经济数据开始走弱,就业市场出现疲软迹象,加之连续加息影响尚未完全显现,美债集中到期使再融资风险逐渐暴露。
“美联储将视经济下行程度、通胀和就业趋势等,在2024年第一季度发出明确降息信号,或于2024年5-6月开启降息周期,6月降息可能性较大,预计2024年美联储将降息四次/100BP”,史嘉良表示。
吴江指出,中长期来看,2024年是美国政府大选之年,维持相对稳定的就业水平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2023年抗通胀效果显著,从抗通胀转向防止硬着陆是更为合理的逻辑,从这个角度来看,降息趋势不会发生明显改变。市场博弈点主要在降息时机上,目前预期主要集中在2024年3月和6月的美联储会议。
业界继续看好贵金属市场
总体来看,虽然2023年12月美国非农数据表现强于预期,导致美元指数、美债收益率持续反弹,对贵金属、有色金属等国际定价权较高的大宗商品产生负面影响,但短期内整体影响最终还是比较有限的,中长期走势仍需看宏观经济和基本面。
值得注意的是,吴江在分析中指出,随着通胀潜在因素加强、地缘政治带来的风险因素增加,降息预期将继续引导商品市场变化,贵金属市场表现或将继续改善。
刘东波也认为,在美国可能实现软着陆的基准情景下,市场鸽派押注仍有一定回升空间,美元下跌趋势难有平稳之势,对利率敏感的贵金属面临一定的调整压力。
“2024年经济增速或呈现先弱后强的趋势。”史嘉良预计,美欧货币政策将逐步转向宽松,降息可能在年中前后开始,并持续到下半年。因此,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进入下行区间,有望进一步走弱。美元指数或跌至90附近,美债收益率继续走弱,有可能跌至3%左右,对主要资产类别产生积极影响。人民币有望进入升值阶段,有望继续走高,使得国内大宗商品表现弱于国际大宗商品。
“在经济先弱后强、政策转向宽松、美元美债下行、人民币升值等宏观经济预期下,美债市场表现相对较强,国内债市表现相对较弱,贵金属表现相对较强,风险大宗商品可能呈现先震荡走弱后走强的走势。”史嘉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