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人民币 8 月大涨 2%,换美元成问题,川普、王健林、周小川成最大原因

2024-06-29 12:01

想换美元?人民币8月升值2% 中行:特朗普、王健林、周小川是最大原因

世界变化真快!

这个世界是美元的!

美元应该兑换吗?这真是一个问题

我很多同学的孩子去美国留学了,现在到了选择要不要换成美元的时候了!

在特朗普同志上台之前,他们担心强势美元会造成人民币大幅贬值,以王健林同志为代表的新一代中产阶级,把手里的人民币换成美元,跑到海外去,所以我们采取了各种措施,包括限制老百姓兑换外币进行海外投资,限制王健林等人疯狂兑换外币,甚至使用不明武器。

然而,突然之间,特朗普的美元由强转弱,全球所有商品和货币都重新定位,开启了一场无声的战争!欧元和人民币首当其冲。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已经上涨了13%,这意味着什么?众所周知,外汇期货是高杠杆的,如果你年初买入欧元,到现在都已经是大牛市了。第二个就是人民币,今年以来人民币已经升值了5%多,虽然没有欧元那么好,但是如果你年初就杠杆买入人民币,到现在都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

现在的问题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变成这样了,很多在6.9买入美元的人都后悔了,那么是现在就补仓呢,还是像有些人说的,等人民币继续升值30%呢?这真是一个我无法回答的问题,只有大佬川皇才有发言权!

在岸人民币大幅收涨,创15个月新高,年内累计上涨5%。

当你在百度上搜索人民币的时候,你会发现汇率真的不一样。

但是五毛钱很少见,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是把一元钢币当成一毛钱,十元纸币当成一元。但是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比如出租车、电话费、麦当劳、肯德基,好像这么多年都没有涨价,前天晚上那个出租车司机开了几十年的出租车,现在一个月能挣4-5k,二十年前也是这样。所以其实人民币还是有的,只是国内的购买力越来越弱了。

但自从人民币成为半可兑换货币之后,事情就变了。如果人民币和美元可以完全兑换,你把北京、上海、广州一套房子卖了1000万人民币,相当于150万美元,那么你花100万人民币在加州买一套房子,你还有50万人民币可以每天吃喝玩乐、泡KTV泡妞。所以从本质上讲,如果以人民币为指标,肯定会大幅贬值。

但现实是人民币升值了!

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周五收盘大幅走高,随着美元指数再度回落、中间价续创14个月新高,在岸价格接连突破6.58、6.57元两大关口,创下近15个月新高。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最近一段时间,CFETS人民币指数不涨反跌,除了对美元升值以外,人民币对其他货币都是贬值的。

CFETS指数篮子中主要非美货币对人民币均出现升值。整体来看,截至8月24日,CFETS指数篮子中排名第二至第五位的货币欧元(16.24%)、日元(11.53%)、韩元(10.77%)和澳元(4.4%)对人民币年内升值幅度分别为8.01%、2.98%、2.34%和5.07%。事实上,在新纳入CFETS指数篮子的23种非美货币中,仅有8种货币对人民币贬值,分别为港元(4.28%)、英镑(3.16%)、卢布(2.63%)、沙特里亚尔(1.99%)、阿联酋迪拉姆(1.87%)、南非兰特(1.78%)、土耳其里拉(0.83%)和新西兰元(0.44%)。

路透社报道称美元疲软,欧元表现抢眼,人民币8月升值2%

北京9月1日电(记者 Andrew S. Murder)--本周美元走势疲软,欧元表现抢眼。

上周五杰克逊霍尔会议上,美联储主席耶伦未提及美国货币政策,导致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降低,美元下跌。

此外,飓风哈维给德克萨斯州带来严重洪涝灾害,加上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以及美国国内政治问题等,均对美元不利。

相比之下,欧元表现强劲,今年以来兑美元已上涨13%,似乎被贴上紧张局势下“避风港”的标签。不过,欧元的强劲表现势必会引起欧洲央行的关注,这一点或将在下周四的欧洲央行会议上提及。

下周将有多位美联储官员发表讲话,美联储周三也将发布褐皮书,欧洲央行将于周四召开会议,市场重点关注央行关于欧元汇率及退出QE的声明。

金砖国家会议将于周日起在厦门举行,重点讨论金砖国家建立自贸区、中印关系等议题。此外,日本、澳大利亚、瑞士和欧元区将公布GDP数据,英国和欧元区将公布一波PMI数据,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和马来西亚将公布利率决议。

**美元下滑,欧元上涨**

本周美元总体保持上涨势头。

本周美元表现不佳,因为美联储加息预期降温,朝鲜发射导弹,国内洪水以及对政府债务上限的担忧都对美元造成压力。

上周五的杰克逊霍尔会议上,美联储主席耶伦和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均未提及货币政策,这降低了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并导致美元指数跌至一年多以来的最低点。

受华盛顿政治争论和美联储适度紧缩货币政策的推动,欧元兑美元今年迄今已上涨 13%。

瑞穗证券首席外汇策略师山本雅文表示:“我认为市场并不特别指望德拉吉会在杰克逊霍尔会议上口头向欧元施压。即使他这么做,欧元可能仍会上涨。”

“欧元区不应该对欧元走强感到不高兴,因为该地区拥有大量经常账户盈余,经济稳定,没有通货紧缩的威胁。因此,投机者可以放心购买欧元,”他补充道。

但本周欧元升破 1.20 美元引发了有关欧元成为投资者避风港的讨论,这对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减少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的欧洲央行来说是一个问题。欧元的上涨将成为欧洲央行决策者关注的问题,他们可能会在 9 月 7 日的管理委员会会议上提出这一问题。

今天晚些时候,美国将公布8月份非农就业数据。路透社调查的分析师预计,8月份非农就业岗位将增加18万个。非农就业岗位的大幅增加应该会为美联储在9月19日至20日的政策会议上宣布缩减4.2万亿美元资产负债表的计划铺平道路。

不过,周四的报告显示,7月份不包括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个人消费支出(PCE)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4%,为2015年12月以来的最低涨幅。这是美联储最看重的通胀指标。

穆迪分析公司高级经济学家瑞安·斯威特 (Ryan Sweet) 表示:“劳动力市场状况非常好,但工资增长却令人非常失望,而且未来几个月这种情况可能还会持续下去。美联储 12 月是否采取行动,主要取决于通胀情况。”

根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的 FedWatch 计划,美国金融市场目前预计美联储在 12 月会议上加息的可能性约为 36%。美联储今年已经加息两次。

**人民币8月份升值2%**

受美元走弱及中国经济数据好转影响,人民币本周表现强劲。

周一人民币兑美元时隔14个月回升至6.6,交易员表示上周五全球央行讨论并无新意,且欧元重回强势打压美元指数,人民币汇率再度受提振。

截至本周五,人民币即期和离岸汇率对美元均升破6.58关口,8月份人民币升值2%,创2005年7月汇改以来最大月度升值幅度,今年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5%。

某外资银行交易员指出,美元疲软是此波人民币升值的关键因素,监管层也“推波助澜”,十九大召开前人民币走强属正常现象,有利于抑制资本外流。

万众瞩目的十九大将于10月18日在北京开幕,新一届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将产生,新一届中国共产党领导机构将制定重大政策。(完)

中国银行:特朗普、王健林、周小川是最大原因

本周中国银行的宏观观察看人民币汇率波动,提到了很多原因,但我不知道为什么中国银行的报告写得像论文报告,所以我就翻译一下,让大家看得懂。就是说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有三个人,特朗普、王健林、周小川。特朗普创造了美元疲软,周小川创造了一定的因素,然后王健林这个不顾国家的资本家被打击了。

一、本轮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呈现新特点

一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强势升值。2017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总体在波动中走强。截至8月24日,在岸(CNY)和离岸(CNH)人民币汇率均有所升值,分别达到6.6600和6.6634,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为6.6525,较年初的6.9498累计升值4.47%(图1)。其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1-5月呈现震荡走势,但5月中旬以后呈现强劲升值态势,3个月内(5月10日至8月24日)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累计升值3.82%。

二是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更加明显。近年来,人民币对美元结束了单边升值趋势,双向波动特征愈发明显。2017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一方面表现在波动区间的扩大,年初至8月24日,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在6.6525-6.9526区间波动,波动区间较去年同期有所扩大。另一方面表现在标准差的增大,年初至8月24日,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标准差为0.0729,大于去年同期标准差(0.0677)。

三是国内外人民币汇率趋于并轨。截至8月23日,2017年国内外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平均利差为115.5BP,较近两年有所收窄。其中,1-4月国内外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平均利差为207.8BP,5-7月为62.8BP(图2)。此外,今年大部分时间,境外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均低于境内,扭转了2015年“8.11汇改”以来境内人民币汇率长期低于境内的局面。目前,CNH与CNY基本同步,反映出国内外人民币汇率逐步趋于并轨,境内人民币汇率的价格引导作用逐步增强,离岸市场对人民币汇率持积极态度。

预期逐渐由贬值转为中性。

二、多重因素支撑人民币对美元升值

此轮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强势上涨,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国内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也有美元指数持续走弱、中美利差持续扩大、跨境资本流动管理趋严、中间价形成机制调整等因素支撑。

一、宏观经济形势稳中向好是人民币汇率走强的根本原因

总体来看,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这是本轮人民币汇率走强的根本原因。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6.9%,增速同比加快0.2个百分点,这是2011年以来上半年增速首次回升;平均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比上年同期高0.9个百分点;平均PMI为51.5,连续12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图3);平均货物贸易出口同比增长8.1%,扭转了去年全年的负增长趋势;价格水平温和可控,上半年平均CPI同比上涨1.4%,PPI同比上涨6.6%(图4); 就业形势良好,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35万人,同比增加18万人,已完成全年目标的三分之二。虽然汇率走势并不总是与经济基本面完全一致,但一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始终是该国汇率走势的基础。从中长期来看,我国宏观经济景气度持续回升,为人民币走强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美元指数下跌。美元疲软是人民币升值的重要外部因素

作为非美元货币,人民币今年以来兑美元强劲升值,而以一篮子货币为基础的人民币汇率指数则出现贬值,即美元走弱是本轮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的重要原因。今年以来,美元指数整体走弱,由年初的103左右跌至93左右。美元走弱主要受到以下因素影响:一是美国经济整体走弱,市场信心降低。2017年上半年美国经济数据表现不佳,美国一、二季度GDP年化增速分别为1.2%和2.6%,均低于市场预期,IMF相继下调对美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通胀连续5个月疲软,7月CPI同比、环比分别上涨1.7%和0.1%,均低于预期; 核心CPI同比上涨1.7%,环比上涨0.1%,低通胀大概率会拖慢美联储加息步伐。其次,特朗普上任半年多以来,不稳定事件频发,去年底兴起的“特朗普交易市场”明显降温。“通俄门”事件持续发酵、医改方案受阻、税改政策不及预期等导致美国民众对政府产生信任危机,民众开始怀疑特朗普竞选承诺能否兑现。同时,特朗普对朝鲜问题的强硬表态推高了全球避险情绪,导致美元进一步下跌,黄金等避险资产走强,目前金价已突破1290美元/盎司(图5)。

三是欧元区经济基本面向好,欧元兑美元汇率持续走强。受益于欧元区经济复苏势头良好、政局逐步稳定以及欧洲央行即将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欧元表现良好,呈现“欧强美弱”格局。上半年欧元兑美元汇率突破2015年以来最高水平,截至8月23日达到1.1799(图6)。

(三)中美利差扩大支持人民币走强,也是人民币升值的重要因素

2017年中美利差大幅扩大并持续维持在高位,支撑人民币对美元走强。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差由2017年初的65个基点扩大至8月23日的145个基点,扩大幅度达123.08%,平均为114个基点,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图7)。这部分是由于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景气度回升,央行实施中性至从紧的货币政策,金融监管不断加强,金融“去杠杆”推进,带动国内市场利率整体上升。 截至7月末,隔夜和一周SHIBOR分别报2.8152%和2.8770%,较2016年末分别上升59个和33个基点。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各期限SHIBOR品种利率均升至历史高位。市场流动性偏紧推高了中国国债收益率,从而扩大了中美利差。另一方面,尽管美国货币政策也在逐步收紧,但随着朝鲜问题、叙利亚冲突等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作为全球避险资产的美国国债避险情绪上升,导致更多资金流入美国国债市场,进而压低了美国国债收益率。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今年年初的2.45%跌至8月23日的2.17%,跌幅达28个基点。

(四)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收紧缓解资本流出压力,是人民币汇率上行的政策因素。去年底以来,有关部门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管理。一方面,在现有政策框架下,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加大对外汇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加强境内企业境外直接投资规范治理,强调防范境外投资风险和境外投资真实性审核,压低跨境资本流出规模。今年前7个月,我国非金融类境外直接投资572亿美元,同比下降44.3%。今年以来,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形势持续向好,资本流出压力有所缓解,结售汇、外汇储备等数据明显改善。 一是人民币市场结售汇供求逐步平衡,结售汇逆差持续收窄,7月份银行代客结售汇差额收窄至-63.27亿美元,为两年来最低水平。代客跨境支付逆差有所改善,今年1-7月,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差额为-1061.8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2007.7亿美元,逆差规模同比减少47.1%(图9)。二是外汇储备规模有所增加。 今年2月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资产规模连续6个月实现环比增长,扭转了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持续下降的趋势。截至7月末,我国官方外汇储备资产规模3.08万亿美元,环比增长0.78%(图10)。资本流出压力的减轻,有利于缓解外汇市场美元短缺的压力,从而助力人民币对美元升值。

(五)中间价定价机制引入逆周期因子是影响人民币稳步升值的技术性因素。近年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定价机制不断完善。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调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机制,强调参考前一日收盘价提供中间价报价。2015年12月11日,发布CEFTS人民币汇率指数,“收盘汇率+篮子货币汇率变化”机制初步形成。2017年初,CEFTS篮子货币由13种增加到24种,降低了美元的权重。 2017年5月26日,外汇市场自律机制在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素,中间价形成机制变为“收盘汇率+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素”。这有利于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改变此前“易贬值、难升值”的非对称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实现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分化了市场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在美元走弱时推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

3.人民币汇率波动趋势预测

展望后市,中长期来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以双向波动为主。

人民币汇率仍有升值空间。

第一,我国经济运行比较有韧性,短期内将继续为人民币升值提供空间。从7月份最新数据看,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降,投资及相关消费增长有所减弱,出口增长波动下行,但这受高温、暴雨、洪涝等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大。随着季节性等非经济因素影响减弱,工业生产有望恢复性增长。目前,我国经济运行还比较有韧性,经济平稳增长的总体态势没有出现趋势性转变,实现预定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压力不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为经济基本面平稳运行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增强市场信心,为本轮人民币升值提供空间。

二是美元弱势短期或延续,美元指数未来走势不明朗。目前美联储内部对低通胀持续时间存在分歧,鸽派更担心通胀,鹰派则认为中期内通胀将回升。美联储7月FOMC利率会议声明释放鸽派信号,承认今年通胀疲软已成为一种更持久的现象,可能放缓加息步伐,短期内美元弱势仍将延续。预计美联储9月“缩表”将如期进行,但考虑到“缩表”是一个渐进过程,其对利率和汇率的影响并不立竿见影,且美联储前期已经释放“缩表”信号,市场对此也充分预期,因此“缩表”对市场冲击和影响有限。 短期内,美元走势仍将是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的重要因素之一,核心通胀走势还有待未来进一步审视。

三是短期内中美利差仍将维持高位,但需关注美联储加息进程。从国内看,当前货币政策仍以防风险、去杠杆为主,金融去杠杆进程并未结束,未来或继续维持稳中偏紧基调。金融监管趋严仍将延续,资本市场有望维持“紧平衡”格局。国内货币政策放松可能性不大,市场利率易升难降,中国国债收益率下行空间不大。

从国际来看,虽然美联储下半年极有可能推出“缩表”计划,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短期内不会对市场产生明显影响。加之目前市场对美联储加息进程持怀疑态度,美债收益率短期内上升的可能性不大。同时,特朗普与朝鲜愈发激烈的言语对抗不断推高全球避险情绪,欧洲、日本等经济体央行货币政策由宽松逐步转紧,这些因素都对美债收益率上升形成压力。预计美债收益率曲线将继续趋平,中美利差短期内大概率维持高位,但长期来看,仍需进一步关注美联储加息进程以及美元走势。

四是企业境外投资趋于理性,跨境资金流动管理将更加完善。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在经历短期高速增长后,政府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真实性、合规性管理,并取得阶段性成效。今年8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外交部《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方向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方向,将境外投资分为鼓励、限制和禁止三类,明确规范境外投资行为。下一步还将出台相关配套措施,推动《境外投资条例》立法,为《指导意见》落地提供法制保障。 随着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的日益完善,预计未来我国企业境外投资将趋于平稳理性,加之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将吸引更多境外资金进入,跨境资本流动总体将保持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