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实证研究:1980-2006》由会员上传分享,可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可在教育资源-天天图书馆找到。
1. 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的实证研究:1980-2006年 2007年第5期(总第183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厦门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52OOr7期综合第183期 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的实证研究:1980-2006年 魏伟贤,李丕东(厦门大学财政系,福建厦门 361005) 摘要:运用I-Isiao的最优解释变量选择程序,筛选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决定因素,估计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并测度1980年至2006年人民币实际汇率的错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983年至2006年间,人民币严重高估。 1985 年,高估了
2. 人民币高估程度约为20%,1997-1998年高估幅度为10%。1987-1994年人民币持续低估,2003-2005年人民币接近均衡水平,2006年出现高估趋势,高估幅度约为5%,但仍在10%的警戒线以内。关键词:均衡实际汇率;汇率错位;协整分析。文献编号:F832.6。文献编号:A。文章编号:0438-046o(2)cI5-0051-06。一、引言。从理论上讲,持续的汇率错位会破坏经济的内外均衡,引发一系列问题,破坏宏观经济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增长。 因此,人民币汇率是否错位是调整汇率政策、干预外汇市场的重要依据,而判断汇率错位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均衡汇率水平的确定。
3、均衡汇率的概念与购买力平价有关,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为了保持实际汇率不变,两国货币之间的名义汇率会因通货膨胀差异而发生变化。但实际上,均衡汇率水平可能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这种衡量汇率错位的方式一直存在争议。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逐渐认识到,基本经济因素的变化也会影响实际汇率的均衡水平。威廉姆森提出了基本均衡实际汇率(FEER)理论,将要素均衡实际汇率定义为:在其他相关变量(如税收、国际价格和技术水平等)的可持续值给定的情况下,同时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实际汇率。3由此
4、从含义上讲,实际汇率错位是指实际实际汇率与其要素均衡汇率水平的偏离。后来,Edwards和Elbadawi的均衡汇率模型充分考虑了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的特点,如外汇管制、贸易壁垒、平行汇率等,为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均衡汇率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_5 收稿日期》2007-04-20 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01JB790022) 作者简介: 魏伟贤(1966-),男,江苏邳州人,厦门大学财政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卫东(1980-),男,福建晋江人,厦门大学财政系博士生导师。【51】但FEER是一种“理想化”的均衡汇率,在实证研究中很难得到验证。与此相对照,行为均衡汇率理论(Behavioral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 Theory)
5.均衡实际汇率(BEER)不是从宏观均衡模型中推导出均衡汇率,而是着眼于实际汇率本身,用简化的方程在统计意义上确定实际汇率与各种汇率决定因素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由于BEER可操作性强,在理论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但BEER方法的应用依赖于选择决定因素的理论指导。确定了决定因素后,就可以利用协整技术检验实际汇率与这些决定因素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并以此作为计算汇率错位的依据。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均衡汇率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购买力平价方法、BEER模型、发展中国家均衡实际汇率模型、一般均衡模型等。
6.19J由于采用的理论模型不同,大部分文献在变量的选取上存在差异。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便采用相同的均衡汇率模型作为理论基础,变量的选取也不完全相同。例如,林伯强认为实际汇率的决定因素包括贸易条件、开放程度和广义货币增长率;而张小浦则认为实际汇率的决定因素包括贸易条件、开放程度和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同样的差异也存在于褚有阳与王卫国、黄万阳等人的研究之中。[16.1J此外,由于数据可得性,实际汇率的决定因素通常用替代变量来衡量,但不同研究机构选取的替代变量也存在差异。例如,张小浦用GDP来反映劳动生产率;王卫国和黄万阳则用全要素生产率来反映劳动生产率。再加上样本间隔和数据频率的差异,人民币均衡汇率的结果并不一致。
7、理论界对此的看法并不完全相同,例如张小普认为1997年至1999年人民币并没有明显高估,而其他一些研究(除购买力平价法和一般均衡模型外)则认为这一时期人民币汇率明显高估。j关于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均衡汇率的影响,王晨认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汇率升值阻止了人民币实际汇率低估的扩大趋势。u从理论基础来看,购买力平价法从价格本身出发,没有考虑实际经济变量对实际汇率的影响,用其作为均衡汇率的衡量标准受到许多经济学家的批评。然而,用一般均衡框架来衡量均衡汇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