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黄金周”在各地热闹中拉开帷幕,泰国传来第一个好消息。 据彭博社报道,泰国政府发言人柴瓦查龙克10月1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9月25日至明年2月,泰国政府将在计划实施前对中国游客免签。 两天来,已有超过2.2万名中国游客入境泰国。 中国驻泰国大使馆的报告显示,10月份约有65万名中国游客预订赴泰旅游。 泰国旅游局预计今年中国游客人数将达到400万至440万人次。 阿努查估计,免签计划将为泰国带来1403亿泰铢(约合38亿美元)的旅游收入。
旅游业是泰国的主要经济支柱,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近20%。 新冠疫情爆发前,中国是泰国最大的游客来源国,泰国每年接待中国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 尽管泰国旅游业去年有所增长,但尚未恢复到 COVID-19 之前的水平。 刚刚上任的泰国总理斯雷塔·塔维信9月13日宣布,泰国将从9月25日起对中国和哈萨克斯坦游客实施为期约5个月的免签制度,作为其提振经济措施的一部分并防止国家陷入衰退。
经过几年的疫情限制,旅游市场蓬勃发展。《财经》记者 金艳 摄
泰国央行指出,由于生活成本高企导致购买力不足,8月份商业信心指数小幅下滑。 企业经营者抱怨成本上升。 这是该指数连续第三个月低于50。泰国央行最近将一日回购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2.50%,以缓解因政府刺激计划和泰铢近期疲软而导致通胀上升的风险为2013年1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不过,投行布朗兄弟哈里曼公司(Brown Brothers Harriman & Co)全球货币策略主管Win Thin对《财经》记者表示,泰国央行虽然加息,但放弃了“渐进式”的必要性。并衡量了”未来的利率上升。 性,表明该周期已接近尾声。 泰国第二季度GDP环比仅增长0.2%。 大力吸引中国游客是泰国新政府一系列刺激购买力措施的排头兵。
携程数据显示,2023年国庆黄金周首日出境游订单较五一假期增长54%,较去年国庆假期增长11倍。 途牛数据还显示,小长假首日,居民出境游需求进一步释放,占比达到17%。 东南亚国家在一定程度上依靠中国游客来增加旅游收入。
专门从事旅游研究和营销的Check-in Asia创始人Gary Bowerman表示,泰国新的免签策略不仅为中国黄金周旺季奠定了基础,也为即将到来的圣诞节和农历新年假期奠定了基础。 新年假期定下了基调。 鲍尔曼指出,东南亚国家吸引中国游客的竞争确实在加剧,而中国出境旅游行业正在经历一个“转型期”——疫情以来旅游趋势和游客情绪发生了变化,更多的中国消费者也开始关注不同的体验,而且通常大多数中国消费者的预算较小。
韩国文化体育部9月发布《吸引中国游客计划》,希望年内吸引200万中国游客赴韩旅游; 阿布扎比针对中国国庆推出了特别的“阿布扎比黄金周”计划,多家酒店将为客人提供25%的折扣; 格鲁吉亚还于8月宣布对中国实行免签政策。
受三年疫情、俄乌局势、能源冲击等多种负面因素制约,全球经济仍处于弱势复苏状态。 美国、英国、日本和瑞士的货币政策制定者都决定维持利率不变。 经济学家认为,本轮货币政策紧缩周期已经结束。 旅游业仍然是受 COVID-19 大流行打击最严重的行业之一,特别是对于亚太地区和西半球的国家而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疫情前,旅行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经济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占全球GDP的10%,为全球创造了超过3.2亿个就业岗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7月发布的季度《世界经济展望》显示,由于1-3月发达国家和南欧餐饮、旅游等服务业消费强劲,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将高于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四月份宣布。 预测上调0.2个百分点。 考虑到访日游客带来的消费刺激效应,2023年经济增速上修至1.4%,较此前预期高0.1个百分点。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一些新的困难和挑战。 但随着政策效应不断显现、经济运行积极因素不断增多,我国经济景气度出现回升。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9月30日发布的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显示,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2。 %、51.7%和52.0%,比上月分别提高0.5、0.7和0.7个百分点。 三大指数均处于扩张区间。
对于中国经济问题,中国原财政部长楼继伟近日指出,中国内需不足,部分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严重。 特别是房地产投资和销售不足,地方债务需要逐步消化。 中国居民“报复性”出游带动上半年中国旅游业超预期企稳回升。 2023年上半年,随着全球疫情防控政策逐步优化以及居民积压的旅游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我国旅游市场复苏势头强劲。 7月13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旅游业半年度成绩单。 国内旅游总人次23.84亿人次,同比增长63.9%; 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支出)2.30万亿元,增长95.9%。
飞涨的物价和机票是中国游客出国旅游必须考虑的常见成本问题。《财经》记者 金艳 摄
相比之下,入境旅游同步重启相对滞后,供应链修复等问题使得入境旅游复苏不及预期。 入境游客主要仍为港澳台同胞,境外游客占比较小。 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内地出入境管理机构共检查境外入境人员843.8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的3096.8万人次仅恢复27.2%,甚至比2019年全年的9767.5万人还低很多。
为将入境旅游打造成我国旅游业的重要增长点,9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促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简称《若干措施》),5日起提出30条措施,旨在丰富优质旅游供给,把入境旅游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面对入境旅游发展面临的各种制约:进一步完善签证处理的效率; 有序恢复各项免签政策,积极研究增加免签国家数量; 充分发挥口岸免签、过境免签和地区入境免签政策对旅游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为邮轮旅游、自驾旅游等涉及出入境的旅游活动提供通关保障。 。 简化签证流程、提高签证效率一直被业内人士视为入境旅游“分拆”的核心。 专家认为,免签政策的持续优化将更快地增加中国入境旅游对海外游客的吸引力。
在出行消费方面,《若干措施》提出增加与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国及周边国家的航线数量,增加航班班次; 推动扩大境外游客离境退税政策地域覆盖范围,鼓励引导更多商户成为退税店,进一步丰富退税店产品种类。 国际航班的恢复和增加将有效降低游客的出行成本,而离境退税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是提升游客消费能力的关键。
“若干措施”推出后,一些计划赴华旅游的美国人告诉《财经》记者,大家已经开始转发相关信息,赴华旅游变得更加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