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深圳工业经济基础牢固。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0%。 固定投资的重点仍然离不开工业经济。 专家认为,深圳尊重商业主体,层层创新、犯错误,还有更多潜在增长点尚未爆发。 未来,深圳还应该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引领和控制上做文章,依托周边城市打造产业链,更好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引擎城市引擎作用大湾区。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
深圳近日公布一季度经济数据。 2023年一季度,深圳地区生产总值7772.19亿元,同比增长6.5%。 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2549.24亿元,同比增长4.6%; 第三产业增加值5217.6亿元,同比增长7.6%。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刺激经济的数据备受关注。
一季度,深圳坚持制造业主导,工业经济基础牢固。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增速比1-2月份加快3.7个百分点。 分行业类别看,规模以上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3%、4.4%和30.9%。 主要工业门类中,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7.4%,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3.6%。 重大高新技术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为工业经济注入新动能。 其中,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产量分别增长127.6%和89.2%。
带动和主导产业带动整体良好表现
“从国内外形势变化看,从全国看,深圳在工业增速相对放缓的背景下依然能实现增长,令人欣喜。人们常说,没有农业就没有稳定。” “没有工业,就没有繁荣”,是指工业化对于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是一个绕不开的阶段。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认为,国内外形势都不太好。 在良好形势下,深圳工业依然保持平稳发展,说明深圳经济活跃、创新创业活跃。 深圳总是能给人惊喜,而这一轮惊喜就是新能量。 新能源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充电桩的发展以及电力、热力配套服务设施的增长。 可以说,深圳第二产业是带动性、先导性产业,带动了整体良好的表现。
一季度,深圳坚持制造业主导,工业经济基础牢固。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增速比1-2月份加快3.7个百分点。 深圳地方虽小,但房价却很高。 为什么第二产业和制造业依然表现强劲? 著名财经评论员刘晓波认为,产业升级是一个重要原因。 深圳从“三来一补”起步,经历了“深圳贴牌”、“深圳仿制”(山寨)、“深圳制造”三个阶段,目前正进入“深圳创造”阶段。 刘晓波认为,深圳制造业不断升级转型,在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四个一线城市中,深圳制造业占GDP比重最高。 深圳已成为全国研发人员和时间(相当于研发人员的全职)最多的城市。 这些人员90%以上分布在企业,根据市场进行科研,使深圳产品具有竞争力。 比亚迪崛起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经销商与此有很大关系,这也是该市发展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圳坚持建设工业城市,以制造业为主导
一季度,深圳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其中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8%。 可见,制造是深圳当之无愧的法宝。 刘晓波认为,深圳经济转型,新动能主要诞生于制造业。 这座“工业第一城”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深圳坚持工业城市、以制造业为主体,是一季度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 深圳在这方面多管齐下,以招商引资、土地整理、“产业上行”和各区着力打造“专精特新”为四个主要方向。
国际一流城市中,制造业比重约占20%。 刘国洪认为,工业作为经济的拉动力、工业的稳定器,不能只看第三产业的比重。 未来,深圳还应该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引领和控制上做文章。 深圳要依托周边城市打造产业链,更好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引擎城市作用。
刘国宏认为,一季度深圳有两个指标值得关注。 一是进口下降,出口激增。 这意味着深圳一季度订单较多,但进口为出口提供了原材料和零部件。 进口下降也意味着出口的可持续性难以保证。 值得注意的是,进口下降可能对未来出口产生影响。 不过,刘国宏认为,无需过于担心。 尽管全球经济形势趋紧,但市场具有自愈功能,整体有动力寻求新蓝海。
展望未来发展,刘晓波认为,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深圳已经生产出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比亚迪。 未来最值得期待的高科技产业是新一代汽车、新一代通信、芯片、人工智能和生命科技。 未来深圳可能会随着新一代汽车的诞生而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一个更大的产业。 在刘晓波看来,深圳第二产业比重将在2022年出现反弹。 如果未来深圳第二产业比重不低于35%,将有助于保持和增强长期竞争力。
固定投资有利润、有良好预期,形成良性循环
一季度,深圳固定资产投资在突发因素影响经济运行时,能够发挥稳定预期、增强信心的积极作用。 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0%,增速比1-2月加快8.2个百分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扎实投资的重点仍然离不开工业经济。 一季度全市工业投资强劲增长,增长33.7%,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36.3%; 此外,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9.6%。
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3.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1.5%。 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活跃,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3.2%,其中电子和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9.3%。 社会领域投资快速增长,为公民住房保障带来长远效益。 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46.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76.8%。
在刘国红看来,深圳民营经济活跃,财税状况良好,固定资产投资较快,财政支出快速增长。 逆周期投资也在增加,包括社会领域和制造业的投资。 比如,产业发展依靠国有企业,投资依靠政府强力推动。 在一些欣欣向荣、有市场前景的企业,私有化和社会投资有市场、有利润、对未来有良好预期,形成良性循环。 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表现良好。
令人欣喜的是,深圳固定资产投资中还包括房地产开发投资,这表明深圳房地产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企稳。 对于成熟经济体来说,房地产领域的发展非常重要。
刘国洪认为,固定资产投资是先行指标,尤其是制造业投资,能够带来产能和制造业产值,表明未来工业发展将保持平稳向好。
深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势头强劲。 刘晓波分析,由于深圳有很多有效的基础设施项目,政府财力雄厚,有能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拉动政府和国企拉动投资。 深圳人口密度大,很多项目都会受益。 其中,深圳各区表现同样突出。 比如,一季度,宝安区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对全市工业增加值的贡献均位居全市第一;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增长贡献率也位居全市第一。 一。
声音
深圳为何能跟上? 这是市场的胜利,也是市场的优势。 由于深圳有大量创新创业的市场主体,不同主体在不同领域创新犯错,能产生“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效果,不断给人惊喜。 深圳尊重市场,尊重大量商业主体。 这些商业主体在各个层面都在创新、犯错,所以深圳还有更多尚未爆发的潜在增长点。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 刘国红
采访及采写:南都记者张晓玲、张怡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