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了什么:我的家人首先给我妈妈买了一条金手镯。 穿上之后就变形了。 19年底,我去原来买的店换了款式。 有人告诉我如何将黄金首饰换成克。 当时,营业员拿了一些款式给妈妈穿。 付款后就回家了(我确实没有仔细看收据,因为我特地询问了之前的销售人员,这也为后来的纠纷埋下了伏笔)。 后来,手镯变形、损坏。 由于疫情期间不需要佩戴,所以没有更换。 上周末(2022年)“6.18”活动期间,我去原店换了手环。 我把口头上的词换成了克。 称重后,该手环只有“20克多一点”(最初听说是26克)。 起初我不明白,为什么31多克重的手环在支付了2000多块钱后,竟然减掉了10多克。 店员解释说,克重黄金已被“工艺黄金”取代,即“固定价格黄金”。 固定价格的黄金包括工艺费和其他费用。 于是要求按照账单上的换货方式将总价换算成黄金首饰的克数。 中国黄金提供两种解决方案: 1、将20克兑换回克重黄金; 2、“以物易物”,根据账单金额兑换同等价格或更高价格的工艺金。
我给12315消协打电话投诉。 经沟通后发现,由于时间跨度较长,且备注上写着“同种换同种工,费用另算”,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投诉无果。 建议采取合法渠道(收据上购买者签名不一样)。 没有签名)。
异议一:“同款换同款,人工费另算。” “同种”仅指“定价”商品? (当时销售并没有说明这一点)。 在后来的沟通中,中国黄金的销售人员建议换成“钻石还是翡翠”? 我理解“同种”是“金”对“金”,克金对克金,人工费另算(这就是为什么我被告知还剩下20克后不明白)手镯)。
异议二:当时的销售人员(已辞职)没有告知“克金”可以换“件金”,“件金”不能换“克金”(即克可以换)兑换“件”,而“件”不能将钱兑换成“克”),但现在销售人员只是按照收据行事。 收据上有注明吗?
12348法律服务热线一直无法接通。 网上咨询律师费用太高,最低也要4000元。 不管输赢,律师费都得自己承担,仅有发票证据并不能保证胜诉。 随后,家属前往当地司法局咨询。 律师免费回复:“同工同工,但劳务费另算。” 解释权属于商家,交易中如有不明之处,须自行承担责任。
整个事情是这样发生的。 走司法途径不仅要花钱,还需要时间。 我在这两件事上都不富有。 从最初的愤怒到现在的无奈,我可能做错了什么。 成人的世界里没有什么可以马虎的。 稍有不慎,就会花费上百的精力来消化它,承受它。 即使我是对的,谁来为我辩护呢? 即使我是对的,我是否还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争取呢? 没有什么权利是需要争取的,对吧,但是我还是要平衡一下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