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2022年11月全球支付货币排名美元欧元分庭抗礼

2024-04-20 06:00

12月23日,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公布了最新的月度报告和统计数据。 2022年11月,全球主要支付货币按金额统计排名。 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位列前四。 总体情况是美元和欧元相互竞争,其他货币徘徊在个位数。

欧元下降_欧元继续下跌_欧元比例人民币下跌

从具体数据来看,今年11月,美元国际支付份额为41.38%。 虽然保持了全球第一大支付货币的地位,但上月份额为42.05%,大幅下降0.67个百分点。 欧元作为另一种可以与美元竞争的主流货币,在美元份额下降时获益匪浅。 全球支付份额从10月份的34.43%上升至36.12%,大幅提升1.69个百分点,位居全球第一。 第二大支付货币。

欧元下降_欧元比例人民币下跌_欧元继续下跌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元与黄金脱钩。 后来又与中东石油贸易挂钩,建立了石油美元体系,建立了美元信用,不断扩大在全球贸易中的存在。 域的结算范围具有世界货币的属性。

近年来,美国利用美元霸权挥舞制裁大棒,频频对其他国家发起金融制裁,将个别国家排除在国际贸易支付体系之外。 这使得对外贸易更加困难,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可以说,世界已经苦难已久。

只是制裁毕竟是一把双刃剑。 美元霸权对其他国家施加的影响越严重,世界各国“去美元化”的想法就越强烈。 美元支付占比的下降也说明了这一点。 金融制裁将对受制裁国家产生负面影响。 外贸虽然烦恼增多,但并不意味着完全与世隔绝。 尤其是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仍能占据一定的主动权。

欧元从诞生之日起,就承载着欧元区国家打破美元霸权的希望。 欧元一直被市场认为比美元贵。 然而,在经历了两次战争的负面影响后,欧元的脊梁也被中断了。 今年的欧洲地缘政治冲突导致欧元兑美元汇率跌破1:1。

11月欧元支付份额增加的部分原因是欧洲在全球范围内购买高价天然气,根据金额统计,在支付份额中获得更多市场份额是有意义的。

当然,欧元区的支付比例还是有一定水分的,因为欧元区19个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也包括在内。 这相当于一次内部刷机操作。 如果单纯算上欧元区以外的欧元支付比例,也会下降几个百分点。

11月,英镑和日元在全球支付市场份额中占据第三和第四位,占比分别为7.09%和2.54%。 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五大活跃货币,支付份额较10月份的2.13%有所上升。 上升至2.37%,比上月上升0.24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国际支付市场份额排名呈现出“强者恒强”的局面。 美元和欧元的地位短时间内无法动摇。 虽然英镑的份额为个位数,但比日元和人民币的份额要小。 所占比例高出两倍多。 只有日元和人民币的份额非常接近。 第四名和第五名经常互相超越。

11月份日元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从10月份的2.95%下降至2.54%,创2014年8月以来的最低点,与2020年3月近4%的高点相比,下降了近1.5个百分点。 日元虽然保持了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的地位,但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却大不如前。 一年多来,日元汇率持续下跌,日元兑美元贬值超过20%。 如果再不采取措施,你手中的日元在国际贸易中的购买力就会贬值20%。 日元的支付份额下降是正常的。

作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根据SWIFT统计,中国人民币仅位列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11月份额仅为2.37%。 虽然绝对值较小,但增速喜人,与2022年相符。与10月相比,人民币支付总体金额增长15.64%。

欧元下降_欧元比例人民币下跌_欧元继续下跌

以上数据均基于SWIFT统计。 同时,中国还拥有独立于SWIFT系统的专用支付结算系统——CIPS(跨境人民币支付系统)。 部分人民币跨境结算是通过CIPS完成的。 据《经济学人》杂志统计,2021年SWIFT系统结算的转账汇款金额达140万亿美元,占全球汇款总额的90%; 根据我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2021年CIPS系统共处理支付交易334.2万笔,金额79.6万亿元人民币,约12万亿美元,相当于SWIFT系统的8.6%。

毕竟,我们的跨境结算体系起步晚、基础薄。 无论是软件、硬件还是用户规模都无法与SWIFT相比。 目前的结果已经足够好了。 不迈小步,就无法到达千里。 你必须一次吃一小口。 路必须一步一步走。 每年前进一小步,就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大步。

我们现在在全球主要支付货币中排名第五。 第三名的英镑和第四名的日元差距并不大。 随着中国持续高水平开放,金融市场的开放也在逐步推进。 未来,人民币在全球市场支付的比重将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