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人民币汇改的意义和影响
易宪容
5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考虑调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即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人民币对美元官方指导价)报价机制,并增加一个“逆周期调节因子”,减轻市场压力。 波动可能产生的影响。 受此影响,离岸人民币(CNH)一度上涨300点,升至6.82关口; 在岸人民币(CNY)收于近三个月高位。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同日公告也确认,正在考虑在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调整因子”,目的是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和影响。缓解外汇市场可能出现的“羊群效应”。 。 公告称,当前外汇市场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顺周期性,容易受非理性预期惯性驱动,可放大市场单边预期,导致市场供求出现一定程度的扭曲,加剧市场供求矛盾。市场汇率波动超调。
公告还指出,当前美元整体走弱,而中国主要经济指标整体好转,汇率应该从根本上由经济基本面决定。 但在美元汇率指数大幅回落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已经按照“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机制确定的中间价贬值方向运行。换言之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央行加入了“逆周期调节因子”来改变这种汇率定价机制。
即中间价=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动+逆周期调节因子。
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新的中间价形成机制将有利于增强市场对汇率稳定的预期,特别是在美元汇率整体走弱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将保持稳定走强。
我们可以看到,2015年811人民币汇改之后,人民币贬值成为趋势。 特别是2015年12月,央行发布人民币汇率指数,加大了一篮子货币指数在中间价中的作用,使得人民币贬值趋势更加明显。 因为中国央行采取一套策略、两套机制来管理汇率,重点以人民币贸易加权汇率来引导人民币贬值。 例如,当美元走强而人民币是非美元货币时,中国人民银行将允许人民币对美元与其他货币一起贬值,以保持人民币加权汇率的稳定。 当美元走弱时,中国人民银行将保持人民币兑美元相对稳定,并允许人民币兑美元在贸易加权基础上贬值。
例如,自2015年8月11日我国实施新的汇率管理模式以来,在美元指数上涨的230个交易日中,美元平均升值0.35%,但美元汇率中间价美元兑人民币仅小幅上涨0.025%。 相反,在美元指数弱势的214个交易日中,美元平均下跌0.36%,但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仅小幅下跌0.01%。 但在此期间,这一汇率管理机制引导美元兑人民币升值7.6%,是同期美元指数升幅的三倍。 尤其是2015年12月人民币汇率指数建立后。
可以说,中国人民银行当初进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人民币纳入SDR的市场化要求,增加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人民币汇率,另一方面要与美元汇率脱钩。 这个汇率制度的设计和方向并没有错,但结果却是人民币单边贬值,或者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大部分时候都是朝着贬值的方向运动。 人民币单边走势贬值带来的问题甚至比811人民币汇改前存在的问题还要严重。
首先,人民币持续单边贬值,导致大量资本流出中国。 中国外汇储备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减少了超过1万亿美元,在此过程中,人民币贬值预期不断强化。
其次,人民币持续贬值对中国出口的利好并不明显。 比如,2015年、2016年,人民币处于贬值状态,但中国出口总额不升反降。 由于中国经济已经开始转型,价格敏感度较高的劳动密集型单一产品早已逐渐向其他东南亚国家转移。
相反,人民币持续贬值将严重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例如,今年4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使用的比例下降至1.6%,为2014年10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全球排名也被瑞士法郎超越,下降一位至第七位,为2月份以来的最低排名2015年,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报告显示,4月份全球人民币支付量环比下降24.24%,其中各支付币种支付量下降15.76%。 人民币作为全球支付结算货币的比重下降,很大程度上与人民币贬值趋势有关。
此外,近年来,中国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 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海外收购频繁。 加之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近年来中国海外投资大幅增长。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数据显示,2016年外商对华直接投资额同比下降29.7%至1706亿美元; 然而,同期中国对外投资增长25%,达到2172亿美元,净出口资本466亿美元。 。 但在人民币贬值趋势下,这不仅会增加国内企业“一带一路”海外投资的风险,也可能成为国内企业逃离资本、规避风险的重要渠道。人民币贬值。
面对这些问题,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不重新定义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并在人民币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调节因子”。 这一政策可以视为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又一次改革。 此次汇率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改变人民币单边贬值的趋势,重新强化人民币与美元的联系,从而打破人民币单边贬值的心理预期,稳定人民币汇率利率,遏制资本外逃。 更重要的“逆周期调整因子”公式,它是由一系列数据组成的,虽然计算会很复杂,但由此得出的汇率可以更符合中国国情,更能真实地反映汇率央行设想的。 也就是说,中国央行将利用这一新的汇率形成机制,将人民币汇率管理的主动权还给央行。
换句话说,在人民币中间价报价机制中引入“逆周期调节因子”也是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 其目的是改变近两年人民币贬值趋势的心理预期,稳定人民币汇率体系,让人民币汇率更加稳定。 汇率管理主动权回归中国人民银行,让人民币重回美元汇率轨道。 但人民币不可能重回2005年至2015年8月的单边升值路径,投资者应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