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违约按照违约发生的时间可分为预期违约和到期违约。 如果违约发生在合同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则属于预期违约。
预期违约又称先行违约,包括明示违约和默示违约。 当事人在合同履行期限前明确表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合同,或者以自身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的,构成预期违约。
2、预期违约与实际违约的区别
我们认为,预期违约和实际违约虽然都可能导致合同解除和损害赔偿,但它们是明显不同的责任形式,两者之间仍存在一定区别:
1.默认时间不同。 实际违约是指合同履行期限届满后,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义务不符合合同要求的行为。 预期违约是指当事人明示或者暗示在合同履行期限到来之前不履行合同的行为。 根据民法原则,债务人在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内不履行合同义务的,不构成实际违约。
2、追究违约责任的时间也不同。 预期违约的违约责任只能在合同规定的履行期限届满前提出,而实际违约的违约责任可以在违约后一段时间内提出发生。 债务人在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届满前明示或者默示不履行合同的。 债权人在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届满前提出预期违约请求的,构成预期违约。 例如,债权人在合同规定的履行期限到来后提出请求,就构成预期违约。 如果您要求预期违约,您将失去提出预期违约的机会。
3、两者的外在表现不同。 预期违约表现为未来无法履行义务,而实际违约则表现为现实违反义务。 因此,预期违约仅是一种违约可能性,并不最终会导致违约责任。 在明示违约情况下,违约责任可以因债务人撤回违约行为而消灭;而在默示违约情况下,只要债务人撤回违约行为,债权人就可以不要求债务人承担预期违约责任。因为债务人能够提供足够的担保。 当事人对预期违约有选择权,但实际违约一旦发生就成为既定事实,无法改变。
4、两者的处理方法和后果不同。 预期违约行为发生后,债权人可以要求对方提供履约担保。 获得必要的履约保证后,合同可以继续履行。 如果对方不愿意提供担保或者提供的担保不符合要求,债权人可以单方解除合同,并可以在合同履行期限届满前要求债务人承担违约责任,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你的损失。 实际违约发生后,实际损失已经造成,债权人所能做的就是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