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老师推荐:2024年经济师考试易考宝典软件

2023-12-21 06:00

老师推荐:

2024年经济学家考试简易考试指南软件

2024年经济学家考试在线课程

2024年经济学家考试辅导书

2024年经济学家考试简易测试包

货币政策工具是指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能够通过金融渠道影响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从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经济手段。 货币政策工具一般体现在央行的经营活动中。

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调节货币信贷供给量来影响货币供应总量,从而影响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

一般货币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金政策

再贴现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

.存款准备金政策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赋予的权限范围内,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以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改变货币乘数,间接控制货币供应量。 政策。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一)明确存款准备金计提依据。

(二)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三)明确存款准备金的构成。

(四)明确存款准备金提取时间

存款准备金率通常被认为是最有力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它影响经济的方式包括:

(1)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反向效应)

(2)对超额准备金的影响。 (反向效应)

(三)申报效力。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预示着信贷即将收缩,利率将相应上升,公众对信贷的需求将自动收紧; 反之,则相反。

优势:

(1)央行拥有完全的自主权,是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最容易实施的;

(二)对货币供应量影响较快。 一经确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必须立即执行;

(3)对弹性信贷和紧缩信贷是公平的,一旦发生变化,可以同时影响所有金融机构。

缺点:

(一)暴力、僵化,不适合作为央行日常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工具,因而趋于固定化;

(2)政策效果很大程度上受超额准备金影响。 如果商业银行拥有大量超额准备金,当央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以使用部分超额准备金来冲减法定准备金,而无需收缩信贷。

2. 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向未到期的合格客户贴现票据,然后将其贴现给央行。

再贴现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老师推荐:

2024年经济学家考试简易考试指南软件

2024年经济学家考试在线课程

2024年经济学家考试辅导书

2024年经济学家考试简易测试包

(一)调整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成本;

(二)明确向央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不同票据种类和申请机构区别对待)。

再贴现影响经济的方式包括:

①借贷成本效应。影响借贷成本→影响货币供应量

②声明效力。

③结构调整效果(总量可以调整,也可以区别对待)。

一、规定再贴现票据种类

二是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对不同类型的票据再贴现制定差别化的再贴现利率。

使用再贴现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前提条件是:

(一)要求票据业务成为金融领域主要融资方式之一;

(2)商业银行必须通过再贴现向央行借款;

(三)再贴现利率低于市场利率。

优势:

(一)有利于央行发挥最后贷款人作用;

(2)比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更加灵活、灵活,调整总量还可以调整结构;

(3)票据融资风险较小。

缺点:

再贴现的主动权在于商业银行,而不是央行。

3、公开市场操作

货币政策目标是什么_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_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

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买卖政府债券或央行票据等有价证券,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的行为。 是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公开市场操作影响经济的方式包括:

(1)通过影响利率来影响经济。

购买证券→证券价格↑货币供应量↑→利率↓→投资↑→经济扩张影响;

相反,经济的收缩影响

(2)通过影响银行存款准备金来影响经济。

①央行购买商业银行证券→超额准备金↑→基础货币↑

老师推荐:

2024年经济学家考试简易考试指南软件

2024年经济学家考试在线课程

2024年经济学家考试辅导书

2024年经济学家考试简易测试包

②央行购买公共证券→法定存款准备金↑→基础货币↑

采用公开市场操作的条件是:

(一)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均须持有相当数量的有价证券;

(二)有较为发达的金融市场;

(三)信用体系健全。

优势:

(1)主动权在央行,不像再贴现那么被动;

(2)灵活,可以对货币进行微调或大幅调整,但不会像存款准备金政策那样暴力;

(3)央行可以同时买卖证券,因此很容易反向修改货币政策,可以连续进行,前后补充存款准备金和再贴现两种政策工具的效果不连续实施后还不够充分;

(四)根据证券市场供求波动情况积极买卖证券,可以起到稳定证券市场的作用。

缺点:

(一)政策实施到影响最终目标存在较长时间滞后;

(2)干扰其实施效果的因素多于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往往给政策效果带来不确定性。

4. 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2016年教材的变化

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消费信贷调控、房地产信贷调控、优惠利率

直接信用控制

贷款限额

利率上限

流动性比率

直接干预

间接信贷控制

道德劝说

窗口引导

(一)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央行对某些特殊领域进行调控的措施或手段。 它们可以作为一般货币政策工具的补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①消费信贷控制:是指央行对房地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和融资进行控制,以抑制或刺激消费需求,从而影响经济。

②房地产信贷管制:是指央行限制金融机构向客户发放购买房地产等的贷款,抑制房地产及其他房地产的交易投机行为。

③优惠利率:中央银行对国家发展的关键经济部门或行业采取的优惠措施。

老师推荐:

2024年经济学家考试简易考试指南软件

2024年经济学家考试在线课程

2024年经济学家考试辅导书

2024年经济学家考试简易测试包

(二)直接信贷调控的货币政策工具

①贷款限额:中央银行可以对各商业银行设定最高贷款限额,以控制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 还可以对商业银行某些类型的贷款设定最高限额,以控制某些行业的过热。

②利率限制:即央行设定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限制商业银行之间恶性竞争,造成金融混乱、经营不善破产,或牟取暴利。

③流动性比率:央行规定商业银行流动性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例。 (提高安全性)

④直接干预:即央行直接合理干预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 如限制贷款金额和范围、干扰吸收活期存款、管理不当以及拒绝再贴现或采取较高的惩罚性利率等。

(三)间接信贷调控的货币政策工具

①道义劝导:央行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出通知、指示,督促其遵守政策、积极配合。

②窗口指导:央行根据行业状况、物价走势、金融市场走势,规定商业银行季度贷款增减,并“指导”执行。

间接信贷控制的优点:更灵活、节省成本

间接信贷控制的缺点:缺乏法律约束力,要求央行在金融体系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和威望,有足够的合法权利和手段来控制信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