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推荐:
2024年经济学家考试简易考试指南软件
2024年经济学家考试在线课程
2024年经济学家考试辅导书
2024年经济学家考试简易测试包
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又称货币政策中间指标、中间变量等。 它是介于货币政策工具变量和货币政策目标变量之间的变量指标。 货币政策目标一旦确定,央行就可以根据可控性进行调控。 运用可衡量性和相关性三大原则来选择相应的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的可变指标包括:
1、利率:通常指短期市场利率。 具体操作时,有的采用银行间利率,有的采用短期国库券利率。
2、货币供应量:全社会的货币存量是指可用于购买商品和支付劳务的货币总量。
1996年起,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将货币供应量确定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3. 超额准备金或基础货币:
(一)补充:超额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和存款性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存款账户中超出法定准备金的超额准备金。
(2)基础货币:满足可衡量、可控的要求,数字一目了然。 许多国家将其视为理想的中介目标。
4、通货膨胀率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将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从货币供应量改为通货膨胀率,形成了所谓的通货膨胀目标制。 也就是说,设定一个合适的通货膨胀率并对其进行关注。 如果通胀率在正常区间,则参考利率、货币供应量等指标制定适度的货币政策; 如果通胀率超过这个范围,其他项目的调整将暂停。 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控制通货膨胀率。
【知识点4】货币政策传导机制(2015年新增)
一、含义: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政府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并最终实现既定目标的传导路径和机制。 货币传导机制是否顺畅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
2.发展
(1)改革开放前:传导路径为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经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到企业(居民)。 从政策手段到最终目标的传导过程简单、直接。
(2)20世纪90年代以来:
传输系统:央行、货币市场、金融机构、企业(居民)
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间目标、最终目标的间接传导机制初步建立。
(三)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取决于传导机制的效率
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 对货币政策变化反应灵敏的经济主体
②金融市场相对发达
③利率、汇率市场化程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