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当中还有一个复杂因素。这类博弈通常都有很多不同层面的抉择,觉察作弊的可能性在不同层面也有所不同。比如,企业之间会在价格、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以及其他许多方面进行竞争。价格相对而言算是比较容易观察的,虽然可能存在的秘而不宣的折扣定价策略的灵活性会使问题复杂化。而在产品质量方面,质量具有许多不同层面,很不好把握。因此,旨在合谋维持较高价格的卡特尔经常发现,企业不断的将竞争引向新的层面。
在一个一次性的博弈当中没有办法达成互惠合作。只有在一种持续性的关系中才能够体现惩罚的力度,并因此成为督促合作的木棒。
只要有可能出现误会,长期而言,以牙还牙策略会有一半时间合作,一半时间背叛。
不管你选择什么策略,你都不可能影响你的同伴的看法。
关键在于,保持宽宏雅量直到某一阶段是值得的。假如出现误会的可能性变得太高,那么在囚徒困境里保持合作的可能性就会消失殆尽。——“第4章 走出囚徒困境”
回应规则分为两大类:威胁与许诺。威胁是对不肯与你合作的人进行惩罚的一种回应规则。既有强迫性的威胁,……也有阻吓性的威胁。强迫性的威胁的用意在于促使某人采取行动,而阻吓性的威胁的目的在于阻止某人采取某种行动。两种威胁面临同样的结局:假如不得不实施威胁,双方都要大吃苦头。
第二大类的回应规则是许诺。许诺同样可以分为强迫性的和阻吓性的两种。强迫性许诺的用意是促使某人采取对你有利的行动,……阻吓性许诺的目的在于阻止某人采取对你不利的行动。……相仿地,两种许诺也面临同样的结局:一旦采取(或者不采取)行动,总会出现说话不算数的动机。
说明什么事情会在没有规则的情况下发生,仍然具有一种公告天下的作用,这些说明称为警告与保证。
威胁与许诺是真正的策略行动,而警告与保证更多的是起一个告知的作用。警告或者保证不会改变你为影响对方而设立的回应规则。——“第5章 策略行动”
要想使一个策略行动显得很可信,你必须同时采取一个附加或从属的行动。我们把后一种行动成为承诺。
现在,我们提供八种手段,以助于建立可信的承诺。
第一个原则是改变博弈的结果,意思是说,务必使遵守你的承诺成为符合你自身利益的选择:把威胁变成警告,把许诺变成保证。
(1)建立和利用一种信誉。
(2)写下合同。
第二个原则是改变博弈,使你背弃承诺的能力大受限制。
(3)切断沟通。
(4)破釜沉舟。
(5)让后果超出你的控制。
以上两个原则合并起来就是:可能的行动及其结果都有可能改变。假如一个大的承诺被分割为许多小的承诺,那么,违背其中一个小的承诺的得益很可能并不足以抵消失去余下承诺的损失。因此我们说
(6)小步前进。
第三个原则是充分利用别人,帮助自己遵守承诺。
(7)通过团队合作建立可信度。
(8)雇佣谈判代理人。——“第6章 可信的承诺”
所有混合策略的均衡具有一个共同点:每个参与者并不在意自己在均衡点的任何具体策略。一旦有必要采取混合策略,找出你自己的均衡混合策略的途径就在于使别人对他们自己的具体行动无所谓。(笔者注:即不可预测性。)
你希望让他大吃一惊;最稳妥的办法就是让你自己大吃一惊。你应该留出尽可能长的时间考虑各种可能的方案,直到最后一刻才通过一种不可预测的也是不可侦察的方法做出你的选择。(笔者注:想要真正做到不可预测,事前需要做好详尽的准备工作,充分考虑好各种可能的方案,并在最后一刻在这些可能的方案中随机选择,这才是真正的不可预测。)——“第7章 不可预测性”
我们一直将零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的区别含糊带过。实际上,零和博弈的均衡有一些特点并不适用于非零和博弈。
我们一直忽略了称为“合作博弈”的内容,这种博弈的参与者共同选择和实施他们的行动,得出“核”或者“沙普利值”这样的均衡。我们这么做的原因在于,我们认为任何一个合作都应该作为一个非合作博弈的均衡结果出现,而在非合作博弈里,行动是由参与者独自决定的。——“第2部分结语”
边缘政策的本质在于故意制造风险。这个风险应该大到让你的对手难以承受的地步,从而迫使他按照你的意愿行事,以化解这个风险。
要使这种威胁变得可信,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在于,无论是你还是你的对手都不知道转折点究竟在哪里。——“第8章 边缘政策”
博弈论为思考个体之间的社会互动关系提供了一种自然的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和策略;我们把这些因素放在一起,考察博弈的均衡,其中策略是相互作用的。——“第9章 合作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