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二月,一则消息在中国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俄罗斯政府发布了一份通告,披露我国在一月份购买了超过七百万吨的俄罗斯石油。据初步估算,这些原油的售价高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规定的每桶六十美元的最高价格限制。而这一价格限制自2022年十二月五日生效以来,一直备受关注。
中国的购油价格在每桶七十二至八十三美元之间,而印度则以低于四十美元的价格购买俄罗斯石油,大约每桶三十五美元左右。这一差异令人感到不寻常,引发了广泛的猜测和讨论。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中国心甘情愿地接受了高价,而俄罗斯却似乎不够友善?要解开这个谜题,需要深入探讨其中的三个关键因素。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俄罗斯所出售的是乌拉尔原油,而这是一种质量较差的高硫重油。印度大量进口乌拉尔原油,平均价格必然较低。然而,与中国进口的轻质原油相比,印度进口的原油中重油成分比例要高出一倍以上,而且污染更严重。乌拉尔原油主要由产自乌拉尔-伏尔加地区的重质高硫原油和产自西西伯利亚的轻质低硫原油混合而成。虽然乌拉尔原油的规格参数变化范围较大,但总体来说属于中质含硫原油,其API度约为31,含硫量约为1.4%。因此,乌拉尔原油的市场价格通常低于英国北海的布伦特原油。我国进口的西西伯利亚甜轻油因质量较好,因此价格较高。
其次,中国与俄罗斯的石油交易以美元定价,但结算则采用人民币。这一方式省去了外汇转换的麻烦,实际上并未改变交易本质。虽然在本币交易中存在一些额外的手续费,以及用于推广人民币国际化的外交宣传费用,但总体来说,这种交易方式并不亏损太多。毕竟,这是一项宏大的战略举措,需要智慧和长远眼光。所谓最优价格可能只是一厢情愿的幻想。中国不仅需要维护贸易平衡,还需要摆脱对西方和中东石油供应的过度依赖,以确保国家的原油储备安全。
最后,中国与俄罗斯签署了长期石油供应合同,这意味着无论国际油价如何剧烈波动,合同价格都将保持不变。即使当油价飙升至一百美元以上时,合同价格仍然稳定在这一水平。这种长期合同的存在为中国提供了稳定性和可预测性。石油作为一种战略资源,最需要的是长期供应的稳定性。供应量的绝对稳定以及价格的相对稳定,是考虑几十年时间的长期计划的关键因素。与买菜不同,石油市场不容易受到短期价格波动的影响。国内能够自产粮食,国际粮价就不至于过高。然而,如果国内无法满足粮食需求,国际粮价就可能飙升。实际上,俄罗斯国内对低价出售原油给中国也存在一些异议,他们认为价格太低,这意味着在长期合同下,他们可能需要长期忍受低价销售的局面。国内油价的大幅波动对于维护我国石油产业的正常运转并不是一件好事。国际油价时常波动,而消费者无法仅仅寻求低价而不愿承受高价。因此,国家锁定了一个长期价格,以确保自身利益。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中俄长期合同的价格并非不可动摇的。双方的价格计算基于一组重要变量,并采用一个公式来折算。这个公式是双方都能接受的,并与当时的世界平均油价接近。石油价格波动幅度较大,价格过高将使买方蒙受损失,而价格过低则会损害卖方的利益,因此价格计算考虑了多个关键因素,以确保交易公平合理。这个长期合同的存在为双方提供了一种稳定的框架,有助于维护双方的
长期合作关系。对于中国来说,这意味着能够在全球原油市场波动不安定的情况下,保持相对稳定的原油供应。这一战略性决策在长期内确保了国家能源安全,减轻了对国际油价波动的过度敏感。
同时,对于俄罗斯而言,这个长期合同也为其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经济保障。无论国际油价上涨还是下跌,合同价格的稳定性使俄罗斯能够规划其国内经济和预算。这对于一个以能源出口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国家来说,至关重要。而且,这也有助于维护中俄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确保彼此的合作能够长期持续。
总而言之,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价格较高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从石油质量、货币结算方式、长期合同以及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来看,这一决策都在一定程度上合理。而这也反映出国际石油贸易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不仅受到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还受到政治和战略考量的影响。无论如何,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石油合作将继续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为双方的共同利益和能源安全作出贡献。这一合作也为国际原油市场的多样化和稳定性贡献了一份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