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服务之争——中国二手车交易市场的适者生存之路(六)

2023-09-12 06:00

未知的前程:中国二手车交易市场的适者生存之路(一)

——因车兴市

未知的前程:中国二手车交易市场的适者生存之路(二)

——中外对比

未知的前程:中国二手车交易市场的适者生存之路(三)

——政府力度

未知的前程:中国二手车交易市场的适者生存之路(四)

——渠道力量

未知的前程:中国二手车交易市场的适者生存之路(五)

——电商态度

《未知的前程——中国二手车交易市场的适者生存之路》连载(六)

——服务之争

文|魏庆渝

一、鉴定评估的难度

1、评估的本质

二手车的鉴定评估,在2014年以前多由社会综合资产评估机构根据《资产评估准则》从业,但随着2014年6月《二手车鉴定评估规范》的实施,国家认可资质的社会专业机动车鉴定评估机构孕育而生,专业的鉴定评估人员持证上岗,现已基本形成了以专业鉴定评估为主,综合资产评估为辅的市场格局,并在二手车业界,被接受和认可的必然是专业鉴定评估机构的资质和品牌。

从二手车市场的角度出发,二手车的鉴定评估行为是公示真实车况,确定车辆售价的基础,是消除行业“不诚信”社会形象的必须手段,是经销商或二手车收售机构转嫁或规避法律风险的保护屏障,或许还是未来规范二手车市场交易行为缴纳税费确定价格的辅助工具。

《二手车鉴定评估规范》属于非强制性的行业标准。二手车专业鉴定评估机构在受理车辆鉴定评估委托事项后,根据规范规定的流程,通过专业机器设备的辅助、车辆历史信息的查询和人力经验判断,对目标车辆实施规定指标的技术状况鉴定,并根据车辆技术状况鉴定结果和鉴定评估目的,对目标车辆进行价值评估,同时对因非自然损耗而发生的车体结构性损伤、火烧、水淹等情形的事故车辆进行判别,并以标准报告的方式披露鉴定评估结果,且对报告披露内容进行信用保证认证,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

2、认证的责任

在二手车业界对车辆的鉴定评估有公认的评价:车辆未经鉴定评估并未按鉴定评估报告结果公示车况,则车况难以透明,也不具备诚信的表象;车辆虽经鉴定评估并按鉴定评估报告结果公示车况,但未认证并承诺认证责任赔付标准,则评估报告披露内容仅供参考、认证如同一张废纸。因为民众期待着二手车经销商的诚信,同时,也期待着第三方鉴定评估机构的责任背书。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开展业务出具车辆鉴定评估报告应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1)根据《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规定:

第二十八条 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应当遵循客观、真实、公正和公开原则,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开展二手车鉴定评估业务,出具车辆鉴定评估报告;并对鉴定评估报告中车辆技术状况,包括是否属事故车辆等评估内容负法律责任。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资产评估法》规定:

第四十四条 评估专业人员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评估行政管理部门予以警告,可以责令停止从业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从业一年以上五年以下;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①私自接受委托从事业务、收取费用的;

②同时在两个以上评估机构从事业务的;

③采用欺骗、利诱、胁迫,或者贬损、诋毁其他评估专业人员等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的;

④允许他人以本人名义从事业务,或者冒用他人名义从事业务的;

⑤签署本人未承办业务的评估报告或者有重大遗漏的评估报告的;

⑥索要、收受或者变相索要、收受合同约定以外的酬金、财物,或者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第四十五条评估专业人员违反本法规定,签署虚假评估报告的,由有关评估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从业两年以上五年以下;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从业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终身不得从事评估业务。

第四十七条评估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评估行政管理部门予以警告,可以责令停业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①利用开展业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②允许其他机构以本机构名义开展业务,或者冒用其他机构名义开展业务的;

③以恶性压价、支付回扣、虚假宣传,或者贬损、诋毁其他评估机构等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的;

④受理与自身有利害关系的业务的;

⑤分别接受利益冲突双方的委托,对同一评估对象进行评估的;

⑥出具有重大遗漏的评估报告的;

⑦未按本法规定的期限保存评估档案的;

⑧聘用或者指定不符合本法规定的人员从事评估业务的;

⑨对本机构的评估专业人员疏于管理,造成不良后果的。

评估机构未按本法规定备案或者不符合本法第十五条规定的条件的,由有关评估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业,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八条评估机构违反本法规定,出具虚假评估报告的,由有关评估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业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 评估专业人员违反本法规定,给委托人或者其他相关当事人造成损失的,由其所在的评估机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评估机构履行赔偿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行为的评估专业人员追偿。

因此,根据上述规定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开展业务出具车辆鉴定评估报告应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是定性的,但并无定量经济赔偿责任的标准。通常在鉴定评估实务中,均以鉴定评估机构自行承诺并经委托人认同的公示标准为责任赔付上限。

二手车售后责任主要涉及的责任类型、责任主体、责任处置方式、责任规避方法可以下表归纳列示,其中调整过里程表的车辆是无法通过常规方法检测的,唯有通过查询4S店维修记录和通过车辆本身的磨损和老化情况来甄别,并予以提示消费者。因此,鉴定评估机构仅须对鉴定评估车辆存在售后被认定为事故车,而因鉴定评估失误导致报告结果未予披露事故车真相而承担赔偿责任。

责任类型

责任主体

责任处置方式

汽车交易市场_中国汽车交易平台_中国2手车交易市场

责任规避方式

事故车

(结构性损伤、火烧、水淹)

经销商

欺诈——退一赔三

失误——退换、修复

证明收车失误而非欺诈:

按非事故车辆价格收购、

已查询车辆历史记录、

已实施鉴定评估

里程表调表车

经销商

公示:表征里程可能不真实

使用故障

消费者

追加保障

配置:售后质保

(3)商户的诉求

在业界推动二手车鉴定评估的过程中,鉴定评估机构均以进驻二手车交易市场,通过受托于经销商或消费者方式开展业务。但由于受制于经销商无自愿的鉴定评估刚性需求、业务收费与业务成本不匹配和同业机构间竞相“杀价”的三重压力,故多出现入不敷出的财务状况,业务活动的开展难度较大。

根据全国二手车交易均价及相关鉴定评估机构提供的在全国各地设点的业务环境数据可测定:二手车交易均价为11.7万元/辆。

鉴定评估二手车的重大失误率,根据评估师的熟练程度不同平均为3‰—3%;

鉴定评估重大失误责任赔付,若按上限——原价回购车辆经修复后再降价销售,以30%计损;

则在不考虑鉴定评估机构其他业务成本基础上,其每鉴定评估一辆二手车的容错收费水平为:

117,000元/辆×3‰×30%=105元/辆——117,000元/辆×3%×30%=1,053元/辆之间。

对于二手车消费者而言,在经销商待售车辆无鉴定评估报告作依据公示车况信息时,为确保买得放心,根据江苏省消费者协会近期市场调查信息显示,有 91.4%的消费者认为,在购买二手车时有必要聘请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检测,其中认为不管花不花钱都很有必要的消费者占到了37.1%;如果收费合理,还是会有54.30%的消费者愿意聘请第三方机构。可见二手车行业中消费者对第三方鉴定评估机构的服务需求是比较强烈的。

对于二手车经销商而言,除为打造品牌的诚信经销商外,多数中小型经销商充分认为,车辆经鉴定评估公示真实车况后将有滞销的风险,需要以车源信息无偿发布渠道的提供为对价;鉴定评估机构实施收费鉴定评估后,应以足额的赔付承诺为对价。

为此,经销商的诉求与鉴定评估机构的业务作为自始形成对抗,揭示出实施常态化二手车鉴定评估的难度。

二、金融保险的无序

因为二手车的经销具有重资产经营属性,而兴起了车商抵押贷、库存融资贷等金融业务;因为二手车消费人群的年轻化趋势,而繁衍出消费者消费信贷、融资租赁等金融业务。同时,因为二手车的售中业务,涉及车辆售后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与事故赔偿相关的商业保险,或主机厂有关车辆免费质保期后的质量保障的配置,故为商业保险和售后质保产品进入二手车市场开辟了通道。

1、金融的门道

金融行业是一个规模经济特别明显的行业,汽车被业界视为最优质的消费类资产,二手车金融市场处于开放竞争状态。因此,当金融与二手车结合,二手车金融的市场价值以其极大的含金量,而被业界称为“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汽车产业链上的最大爆发点和最核心的竞争点”,并被调侃为“做二手车金融不赚钱,就是耍流氓”。

二手车金融是汽车金融的细分领域,是二手车交易中涉及车源采购、仓储、终端交易等环节对经销商和消费者提供的金融服务。二手车金融服务类型主要有车商的抵押贷款、库存融资贷款和消费者的消费信贷、融资租赁等。

根据相关资料披露,在欧美发达国家,二手车金融的渗透率普遍高于新车并早已超过50%,而美国则高达80%。根据汽车金融行业研究的信息披露,2016年,中国乘用车金融渗透率达到38%,二手车金融渗透率为8%。

由于我国二手车市场面临融资渠道匮乏、风险控制难度大、评估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所以二手车金融在我国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为此,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各类专业从事二手车贷款的金融公司呈爆发式增长,现已形成了商业银行(主要是平安银行、工商银行)、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互联网金融及电商平台、P2P等千帆而进二手车金融市场分羹的格局。

有资料显示,二手车金融主要聚焦于个人消费贷款;全国1,000万辆二手车交易量中,贷款二手车或已超过百万辆;二手车个人消费贷款规模已累计超过1,500亿元;如按此速度发展,二手车金融或将很快成为万亿规模的大市场。

有业界专业人士称,目前二手车金融行业成熟度偏低,在业务发展的过程中,有部分金融机构一味追求放贷量,正在不断地试探着行业底线,大打价格战、大打舆论战,失去道德标准,舍弃和牺牲风险控制,甚至以不以风险控制为宣传口号打市场,此类现象比比皆是,掩藏着足以“致命”的金融风险。二手车金融杠杆正在迅猛加大。

根据相关讯息,目前大型二手车金融服务平台宣称其贷款坏账率远低于银行业金融机构1.99%的不良率,但视野可及的部分担保公司真实的坏账率已被告知超过了20%。因此,在市场范围内出现了来了又走、改头换面的金融服务公司。

2、保险的渠道

商业保险公司研发产品,其产品的推广推销渠道为具有资质的“保险经纪公司”和“保险代理公司”以及派生的经纪人或代理人。商业保险产品的销售结算方式实行“倒扣制”,即各家保险公司承保项目的销售出单价格几乎是一致的,其推销产品的经纪公司或代理公司的渠道收费,通过产品销售出单定价以倒扣的方式获取,并折扣点随保险公司整体销量及每一渠道公司期间销售额浮动。保险公司整体销量越高、折扣点越低,渠道公司期间销售额越高、折扣点越高。

现有二手车市场范围的质保产品主要由社会第三方机构、二手车电商平台或商业保险公司有针对性的开发、推销,并由经销商在售中为二手车配置或由消费者在购车后自行选择性购买。质保产品的责任承诺多为二手车售后出现机械故障,多少天之内包退、多长期限或多少公里之内包修等。

3、无良的返佣

在现有市场化条件下,当分门别类近百个金融、保险、质保机构和数百名相关人员同时拥入一个通道口之际,市场理论告知人们:别挤!到头来要比谁的费用水平最低和服务质量更高,才能分得一杯羹。然而,现实并非如此。

目前,商业银行的金融业务主要通过担保公司开展,更多的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互联网金融及电商平台均以自有地面推广的方式进入二手车交易市场。二手车消费贷款年利率基本在4%—7%之间,其中商业银行最低可至3%。为争夺二手车消费贷客户,无论是担保公司或其他金融机构均采取与经销商实行点对点合作,捆绑销售,为消费者提供产品选项为数不多、3年期限消费贷款收费水平超过20%相对较高的定向贷款服务,并将收取的相应费用的一部分返佣于经销商,使经销商在不承担任何风险的前提下,每辆车可轻松获取几千至上万元返佣费用。而收费水平相对较低、无返佣的金融产品却无人问津。

同时,在商业保险板块,商业保险经纪公司或代理公司在获有明确的折扣点后,广泛招募渠道推销人员进驻二手车交易市场,类似于二手车消费贷款业务的拓展,点对点与经销商合作,与他方保险推销渠道竞争,在消费者购买车辆后再定向推销商业保险,经销商因此享有商业保险产品销售的高额返佣。

同在如此竞争的条件下,为更好地推销质保产品,各质保产品的推销机构同向经销商高额返佣。

在金融担保、商业保险经纪、商业保险代理和质保产品销售机构的簇拥下,二手车经销商被业界戏称的“不务正业”、“自毁前程”的行为已经盛行,无良的返佣已致使二手车金融保险市场无序竞争愈演愈烈。

老潘备注:电商兴起,服务机构云集,二手车行业竞争格局正发生巨大改变,互联网电商平台淘汰赛加速,巨头电商也纷纷开始布局新车业务,加剧了整个行业的竞争。

随着国家政策逐步放开,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近几年交易市场在二手车交易环节中的作用正在逐渐弱化,二手车交易市场的升级转型就凸显其时效性和重要性。

《未知的前程——中国二手车交易市场的适者生存之路》由重庆兄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西部国际汽车城魏庆渝先生耗时两个月撰写完成,全文约80,000字。经魏庆渝先生授权,在“二手车大智慧潘潘”微信公众号上进行首发连载,由老潘整理编辑,并作部分修改。

重庆兄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西部国际汽车城魏庆渝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