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主要的产品定价策略?
给产品定价并没有唯一“正确”的方法,不过商家常会借鉴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而且往往会将这些策略综合运用。对您的业务而言,最适合的定价策略取决于您的目标、产品的成熟度以及市场状况。
下面我们将深入剖析每种策略的运作方式、适用场景及所涉及的权衡取舍。
成本加成定价
这是最简单的一种定价模式:先算出生产和交付产品的总成本,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上固定的利润率。这种模式在零售业和制造业很常见,因为这两个行业通常采用标准化的加价方式。例如,如果你的产品制造成本是 35 美元,而你想要实现 100% 的加价率,那么产品定价就是 70 美元。
成本加成定价法具有可预测性强、计算简便的优点,而且只要销量有保障,就能确保覆盖成本。然而,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到客户需求和竞争环境。您可能会定价过低(如果客户愿意支付更高价格的话),也可能会定价过高(如果竞争对手能以更低价格提供更高价值的话)。
这种策略在以下情况下最有效:
竞争性定价
这种定价模式是根据竞争对手的收费来设定您的价格。您可以将价格定在高于、低于市场水平,或者与市场持平——具体取决于您希望塑造怎样的企业形象。如果其他商家都定价 100 美元,您可能会选择定价 95 美元来以价换量,或者定价 120 美元,前提是您能提供更具吸引力的产品或服务。
这种策略可以帮助您立足于客户的期望,但您可能会忽视自身的价值。纯粹的价格竞争可能会演变成一场恶性竞争。
这种策略在以下情况下最有效:
撇脂定价
撇脂定价法指的是以高价推出产品,捕获早期用户,随后逐步降价,以覆盖更广泛的市场群体。您先向愿意为抢先使用或创新支付额外费用的客户销售产品,待需求放缓或竞争加剧时,再降低价格,吸引更多对价格敏感的买家。
这种战略能在早期阶段从最重视产品的客户那里获得最多的收入。它也是快速收回研发 (R&D) 成本的一种途径,还能强化产品的高端 市场定位。然而,如果消费者感知到的价值不够高,早期采用者可能会持观望态度。此外,这一策略还可能引来竞争对手推出低价替代品。另外,若后期降价,可能会让忠实客户感到不满,或者如果降价被视作一种营销计策,还可能损害品牌形象。
这种策略在以下情况下最有效:
渗透定价
采用这一策略时,您会以低价进入市场,以此吸引关注并迅速积累客户群体,待获得一定市场影响力后再提价。低价在此充当着获取客户的工具。之后,一旦吸引到用户或者竞争对手被挤出市场,您便可转向更具盈利性的定价模式。
这一策略能降低进入市场的门槛、加速产品普及,甚至可能颠覆现有市场格局。在产品或服务使用量越大价值越凸显的商家,或是 规模 为核心优势的商家中,这一策略尤为有效。不过,这种方法初期可能大量消耗资金。若没有明确的提价或提升利润率的计划,您可能长期陷入亏损。此外,未来若要涨价,客户可能抵触,尤其是当他们已将初始价格视为“合理标准”时。
这种策略在以下情况下最有效:
基于价值的定价
这种策略是根据产品对客户的价值来定价,而不是根据生产成本来定价。您要确定产品所带来的结果,并根据这些结果来定价。例如,如果您的产品每年能为公司节省 50,000 美元,那么每年收款 10,000 美元可能会让人觉得是个靠谱的选择。
基于价值的定价策略将价格与客户所获收益挂钩,为溢价利润率打开大门——尤其适用于那些能节省时间、降低风险或带来可量化投资回报率 (ROI) 的产品。但这一策略需要深度洞察客户需求,并擅长讲故事。若无法清晰证明产品价值,顾客可能认为价格虚高。此外,不同客户群体对价值的感知差异很大,这意味着您可能需要针对不同使用案例调整定价策略。
这种策略在以下情况下最有效:
每种策略都需要权衡利弊。最重要的是您的定价如何支持更宏观的
市场定位
视角 (https://stripe.com/resources/more/how-to-write-a-positioning-statement-for-your-startup)。许多成功的公司都愿意随着产品的成熟、客户群的演变或市场的变化而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价策略。